第一百九十三章 残碑独立、瑞石无祥(2/4)
过了一会儿,一些杂乱的声音又涌入了他的梦中,他听得出,那正是文皇帝曹丕与自己的对话:
“君舍逆效顺,弃暗投明,真可追踪前朝陈平、韩信也!”
“臣身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
“将军乃是天下名士,上将之才,朕今加封卿为镇南将军,封淯阳侯,加侍中,望将军无负朕期。”
“朕闻蜀主刘玄德,闻卿归魏,已遣人杀害卿之妻子。朕心实痛,今再赐卿金帛、车马、衣裘、帷帐、妻妾。”
“启禀陛下,臣与故主,相交数年,深知其为人宽厚,不会如此行事,故臣请陛下收回此赏赐。”
过了一会儿,这些杂乱的声音终于逐渐在脑中淡去了。
几乎又是弹指之间,他又梦见了一张冷峻的面孔,那正是明皇帝曹叡的模样。冷峻多疑的曹叡问了黄权这样一个问题:
“方今天下三分鼎立,究竟谁才是正统?”
那时的黄权不敢有丝毫的犹豫,但却还是控制不住的犹豫了。毕竟没有一个君王会容得下一个心怀二心的重臣,更没有一个君王容忍的了一个轻易背叛而已忘恩负义的小人。黄权思忖片刻之后,正色回答皇帝道:
“此事或可验证于天象。臣记得往年有'荧惑守心'之天象,结果文皇帝驾崩。而吴、蜀二主却都平安无事,或许这便是天心所示。”
于是,黄权算是躲过了一劫。
这个长梦中,有令人心潮澎湃的荣耀、还有尚未冷却的热血,也有无可奈何的背叛、以及战战兢兢的应对。
渐渐地,这个长梦中所有的情节变得模糊了起来,唯有当年自己谒降昌陵乡侯夏侯尚的场景,慢慢清晰了起来。
那一年,孙权为抵挡昭烈皇帝东征的锋芒,暂时称臣于魏,受封大将军、吴王、荆州牧。而原本的荆州牧夏侯尚则改封了郢州牧。
在黄权的印象当中,位高权重的夏侯伯仁是一个十分平易近人的谦谦君子,当年的他,对待自己这个无家可归的丧家之犬,甚至没有一丝半点的倨傲与蔑视。后来自己能够得到文皇帝曹丕的喜爱与赏识,自然也离不开夏侯伯仁的举荐与回护。
而夏侯尚,自然也就成了当年自己北降以后为数不多的挚友。
时光流逝真如白驹之过隙,时至今日,距离伯仁逝世,已然过去十多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