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成都来信(3/4)
毕竟要优先保证军队的军粮供应,在乱世,军队才是真正的保障。
也因此,张溪提议的“以工代赈”的赈灾办法,被马良犹豫再三后,否决掉了。
在盛世,这也许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既可以安抚灾民,又可以帮助各郡完成原本需要发动徭役完成的任务。
但在乱世,这个方法行不通。
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根本无法展开以工代赈。
现在马良手里的郡府存粮,还需要精打细算才能支撑起两郡的灾民口粮,最多也就是保证百姓不被饿死而已,根本做不到供应百姓干活的地步。
干活的话,不管是修道路还是修城墙,都是体力活,对粮食的消耗非常高。
军粮又不能动,动了军粮军中会不满哗变,而武陵郡和零陵郡周边都有不少的蛮族,他们同样缺少粮食,随时可能出山抢劫,因此军心绝对不能受到影响。
没办法,马良虽然明知道这是个好主意,但只能忍痛舍弃。
还是以开仓放粮为基准,保证百姓不饿死,能撑到秋收过后,新粮收割上来了,就可以了。
基于这个前提,马良和王基等人大概计算出了需要的用粮,然后根据各府库甚至各县的存粮不同,统筹调派粮食,让各郡县主官出面安抚百姓,传达州牧府赈灾的信息,安定民心。
整个赈灾计划还算顺利的在荆南两郡执行了下去,也好在两郡郡守和地方官都还算勤勉,执行的也基本到位,并没有因为饥荒而造成什么大的dòng • luàn。
虽然也有一些流民的产生,但这年头的赈灾效率就这样,很难让所有人都得到照顾,官府只能选择照顾大多数人,对一些没办法照顾的百姓,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些流民,有些被当地世家吸收成了隐户,有些死在了逃难的路上,还有一些,总算是比较顺利的,抵达了南郡这个相对安定的地方,艰难的活了下来。
总体来说,这次的官府赈灾还算比较及时,虽然也出现了个别贪腐赈灾粮的蛀虫,但对这些人,上到马良,下到郡守,都是一个态度——杀。
不管犯事儿的是什么背景,这种时候贪腐粮食,那就是没良心,而且在地方上也容易败坏风气,必须杀,谁来求情都不管用。
而就在马良等文官继续调度赈灾的时候,关羽把张溪叫到了自己的府上,给张溪看了来自成都的信件。
这是刘备亲手写给关羽的,上面写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刘备打算在今年冬天的时候进军汉中,希望关羽能在合适的时机进兵襄阳,替他的汉中攻略分担压力。
简而言之,刘备打算发动汉中之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