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盐铁和制度(2/3)
大汉朝是有监察制度的,甚至天下十三州,一开始也不是行政区域,而是监察区域,刺史这个官职,就是监察官职。
但后来吧,随着刺史制度的腐坏,废史立牧和黄巾起义这两件事的叠加,朝廷允许地方私募地方武装自保,天下十三州就从监察区域变成了行政区域,监察体系彻底崩溃。
所以啊,在乱世的时候,一个制度的建立往往很不容易,但要破坏,实在是太简单了。
而现在正是不折不扣的乱世,比黄巾之乱那时候还要复杂混乱,中央朝廷的权威已经基本丧失了,只剩下一个大义的名分。
现在各大诸侯都是自己做自己的,哪怕是曹操,他虽然尊奉天子,但他采用的也不是朝廷的章程制度,而是他自己的丞相府制定的,属于他曹操自己的一套制度。
刘备现在也没有完全稳固的地盘,势力还不行,现在搞监察制度的效果,还不如用人治来的有效。
等到将来刘备的势力固定下来了,再采取法治效果,会更好。
这就是诸葛亮现在的治政理念。
张溪没办法判断这是对是错,他的小脑瓜,没办法判断这些理念的对错。
但按照诸葛亮的说法,他也不是事无巨细,只是有重点的在抓特定的工作,张溪自然也不好再劝。
两个人又站着聊了好一会儿,一直到大匠回来,重新给曲辕犁安装上了铁犁头。
继续尝试后,诸葛亮终于满意了。
曲辕犁这个东西,虽然省畜力,可以一人操作很方便,但耕地效率上,其实比长直辕犁高不到哪儿去。
这种犁,比较适合那种畜力不足的区域,或者是那种可耕种土地比较分散,需要精耕细作的区域。
简单来说,就是贼适合江夏郡和荆南四郡使用。
这些地方都是丘陵地带,山区比较多,耕地面积少不说,还都比较分散,尤其是刚刚经历了战乱,缺乏畜力。
采用曲辕犁耕种,可以减少一半的畜力需求,而且一些山区的边角料区域,长直辕犁无法开垦,但曲辕犁转向灵活,耕种可深可浅,这些地方也能开垦利用起来,增加耕地面积。
诸葛亮当时大喜过望,立刻命令军中大匠开始加工赶制曲辕犁,务必保证在春耕前,运送到江夏和荆南各县,并且由当地地方官指导百姓使用。
至于曲辕犁会不会泄露到北方去,让曹操得利这个诸葛亮反倒是不担心的。
曹操那边用曲辕犁和用长直辕犁的差别不大,毕竟北方的土地都比较广袤,而且曹操也不缺畜力,在效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曹操用曲辕犁或者长直辕犁都行,泄露过去也不是什么增强曹操实力的大杀器。
至于江东嘛.这个诸葛亮其实挺纠结的。
江东的那个地方,水网密布,这就代表着灌溉方便,可耕种面积也多,唯一限制江东农业发展的,大概就是缺少畜力这一项了。
南方嘛,毕竟是缺少马匹和耕牛的。
但现在,如果多了一个转向方便,一人一牛就能操作的曲辕犁,真不好说能不能大幅增加势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