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隆中对》(3/4)
孙吴没道理放着曹操不打,非要来打同盟的盟友啊。
二来,荆州这地方占据地利,而攻打荆州必须要靠水军,可江东的水军虽然号称天下第一,但打个江夏都费劲,怎么敢逆流而上的攻打南郡等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诸葛亮是给了孙权出路的,只要打下合肥,或者凭借水军之力攻下广陵,进取徐州,孙吴就不用困守一地,也不需要担心荆州顺流而下的威胁。
至于等到两家蚕食曹操之地,打破了联盟平衡的时候,那时自然会有新的战略出来。
从来没有哪个战略能永久保持不变的。
《隆中对》之所以被后世人这么多的讨论,纯粹是因为《隆中对》压根没实现,这才给了后人讨论的空间,一旦实现了,这个《隆中对》就不会太重要,取而代之的会是另一个更重要的战略规划。
包括鲁肃的《榻上策》,也是一个道理。
而且《隆中对》这个战略规划,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压缩版,不完整的。
《隆中对》要求刘备全据荆州,可实际上刘备后来只占据了半个南郡,南郡北部和襄阳这么重要的地方还在曹操手里。
之后虽然刘备按照《隆中对》的要求,全取西川,但荆州方面却始终是个大问题,刘备从来没有完整拥有过荆州。
所以《隆中对》从一开始实施的时候就是一个畸形儿,最后没能成长起来,却有人怪诸葛亮没规划好......这多少有点不要脸了。
再者说,不论三国演义还是历史,吕蒙偷袭荆州这事儿,怎么看都是孙权不厚道。
总有人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但实际上来说,刘备有没有借荆州这还是个疑问,而且就算是借了,后来刘备也是还了的。
建安二十年,刘备刚刚平定西川,孙权因为不满荆州他只有一个江夏郡在手,跟刘备讨要荆州遭拒,一怒之下出兵荆南四郡,刘备带兵跟孙权对峙,这就是“湘水划界”。
当时刘备实力已经不比孙权差了,但因为听说曹操亲自领兵去了汉中,刘备要西去跟曹操争夺汉中,因此对孙权做了让步。
双方约定以湘水为界,长沙,桂阳,江夏三郡归孙权,武陵,零陵,南郡三郡归刘备。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已经不存在什么“借”荆州了,双方已经划分好了荆州的归属,刘备已经“还”了荆州了。
你不能要求刘备借了你半个南郡,就要帮伱无偿打工,还你一整个荆州吧?!
这种情况下,江东再偷袭,道义上和情理上都是说不过去的。
整体上来说,《隆中对》的规划其实并没有什么大问题,诸葛亮该考虑的也都考虑到了,只是诸葛亮也没想到,时局会变化的那么快。
一个是荆州会投降的这么快,根本不给刘备谋取荆州的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