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2/4)
徐渭见他记住了,这方满意道:“你做事向来有分寸,我放心。”又笑着说起唐宾,“那孩子倒是个直爽的,看着不错,你和他有交情?”
“在考试的时候认识的,并不是深交。”贾瑚回答。
“多来往也无所谓。”贾瑚给徐渭倒了杯茶,徐渭捧着慢慢喝着,“孔老头对他印象很不错,有心拉拔他,以后唐家那块儿,麻烦也就少了,你和他多来往,没坏处。”孔家晚一辈,只有四子比较出息,眼看着晚辈人才凋零,孔端这些年一直在用心培养人才,给自家准备助益。
贾瑚也是知道这点的,这才恍然孔端怎么单单只带了唐宾来着宴会,想到唐宾那肆意张扬的性子,笑了笑:“是师傅,我找到了。”
马车辘辘前行,很快就走远了……
不几日,吏部正式下达文书,贾瑚领了官袍任命,去翰林院当差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郡国所送,群众万千,孟冬之月,集于京师,麻衣如雪,纷纷满于九衢”牛希济在《荐士论》“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王建《宫词》
第137章
贾瑚正是穿上了官袍,在翰林院开始了他编修的官场生涯,几年新进要录用的庶吉士还没到,可早前皇帝任命出去的官员已经到吏部办了手续相继离开,翰林院此刻正是最忙的时候。所以一般状元公获封修撰,正好在这空白期里跟着前辈接触因为人手不足而留下来的一般新进人员根本碰触不到的任务。
比一般庶吉士更早提前接触权利中心,了解官场机要,这也是考中状元的一个好处。贾瑚如今没有考过庶吉士就进来了,也正好跟着一起沾光。
今日上书房正有一场经筵侍讲,由翰林院郑老大人来为众皇子讲评史记,唐宾贾瑚两个就被派到那里做个记录——如今满翰林院里,就这个任务是最轻可以交给新人哪怕出了小错也无所谓的,虽说任务本身无关紧要,可今日的经筵侍讲,是连已经领差的皇子都会来听的,唐宾贾瑚两个新进人员,居然就能与皇子近距离接触,不定还能得到对方的青眼,说来,翰林院前辈对他们,也是真的很照顾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