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1/1)
-嗯,不出意外大概要一年半载后才能发……
-根据大纲长度,我估计这本可能要写50w字以上,以我的经验而言估计依然会很惨淡,为了避免发出来没几个人看的挫败感拉高坑文风险,我打算先本地囤个60%以上再说x
-如果一年后还没发就证明胎死腹中了……说实话有点难以想象工作后还能做到单机码50w字,感觉这事现在还不太好说……
-对了,剧透一下(?),还是主攻,时间线往后推100年左右(没错,这就是小蜗牛的大雍宇宙),过程大概1v3,结局1v1,咳x
第七十三章
张皎初出茅庐,棋差一招,让夏人抓住破绽,掩杀上来,局面已难以收拾。这当口他倒也无暇后悔,见夏人越追越近,紧了紧缰绳,情急之下再想不出第二计,能带着这十几人从数万骑兵中全身而退。
他心思飞转,却一时没有计较,手心不禁泛出薄汗,缰绳被浸得湿了,变得有几分滑手,他稍稍将其松开来,北风过处,缰绳上迅速结了层薄冰。
一眨眼的功夫,夏人相距已不足数尺,张皎让旁人先走,自己亲自殿后,摘弓搭箭,咻咻两箭,射倒了最前面两人。
夏人士兵恐惧,冲杀之势稍稍止住一瞬,可随后回过了神,又朝他直扑上来。张皎催动座下马匹,弯腰避过飞来的数支箭矢,仗着身轻马快,在夏人面前兜了个圈子,避开最前面一支前锋,绕到侧面,欲伺机插入中军,直取其主将。
贺鲁涅达未必知道他曾在狄震手下做事,从前并不识得他,可他数年之前便对贺鲁涅达的性格十分清楚,知他争强好胜,素来不将旁人放在眼里,听闻了自己“皮室”之名,定有同自己一较高下之心。
先前贺鲁涅达身上杀气磅礴,已向着自己拔出刀来,只是中了自己的疑兵之计,不敢恋战,这才暂时退去。如今他既已识破此计,便再不会轻易退兵,非要擒杀自己不可。
这反而给了他一线生机。
如今对方人马百倍于他,他若提出要同主帅交手,寻常人定嗤之以鼻,可如贺鲁涅达这般人,却十有bā • jiǔ会欣然同意。贺鲁涅达身手如何,张皎一清二楚,如今他伤势已复,自问若无他人掣肘,百招之后定能取其性命,到那时,夏人群龙无首,他身后这一行人才有生还之机。
可夏人大军毕竟有数万人,主帅被杀,军心虽乱,却绝不至于在自己这十数人前溃不成军,一旦他们重新反扑,他带来的这十余人仍难免全军覆没,因此必须设法将贺鲁涅达生擒,以他为质,逼夏人后撤,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生擒贺鲁涅达远比将他杀死难出百倍,可如今千钧一发,便是千难万难,也非要一试不可了。张皎一面打马躲过夏人箭矢,一面在军中左右寻觅贺鲁涅达的下落,不料竟始终没瞧见他。
贺鲁涅达不在中军,还能去哪?
人喊马嘶,北风怒吼,在一片纷乱声中,张皎忽然听得背后响起一道尖锐风声,身子忙向下一矮,伏在了马背上,随后便见一支羽箭夹着风声从头顶呼啸而去,箭杆上的翎羽擦着马头低低飞过,嗤的一声,在白马额头上划出一道笔直的血迹,几颗豆大的血珠泛出来,眨眼间便被甩在后面。白马嘶鸣一声,却未发狂,只是甩了甩脖子,加快了四蹄。
张皎直起身,挥刀又打掉几支箭。这时他终于瞧见,中军之中,那个拿着一面令旗,左右指挥之人并非是贺鲁涅达,而是孟孝良。
张皎心中一沉,收刀回鞘,飞起一箭,直奔孟孝良而去。孟孝良原本便紧盯着他,对他大加防备,见此吃了一大惊,忙作势要躲,可情急之下手忙脚乱,不知是该打马好、还是矮一矮身好,眼看着这箭就要射在身上,更是吓得一动也不能动,眼睁睁地瞧着一旁的亲卫挥刀将箭打落在地,好半天才反应过来,不禁舒出一口长气,抬袖擦了擦头顶冷汗。
孟孝良几乎从未亲自参战过,这一番死里逃生之后,不禁骇得脸色发白,拿手指着张皎,忙对左右道:“快、快!射他、射他……”他惊魂未定,说话声音还微微发着颤,左右领命,羽箭果然便如雨点般向着张皎飞来。
张皎怕伤到马匹,只得一面格挡,一面驱马远离了些。待这一发箭雨过后,趁着夏人抽箭搭弓的功夫,他猛地一夹马腹,座下马便像一道白色的闪电一般,向着孟孝良所在的中军疾射而去。
孟孝良见他直奔自己而来,惊道:“挡住他!快挡住他!”
其实他身在中军之中,有千军万马护卫,张皎便是再神勇十倍,仓促之间也难以近他的身,可他见张皎催动快马,两只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疑心他下一刻就要冲至近前,一刀砍下自己的脑袋,惊慌之下也不知该如何指挥,只盼着眼下这一万人马全站到自己前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