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3/3)
本来只想略写一段种花种草的引子,结果不知不觉成了一章小故事,所以看来后面还是有两篇番外==;
同时在修改韶华的正文,所以进度比较慢,回头会逐卷替换,主要是人名地名有部分偏差,有些地方的行文也会微调,但情节不会变化。
第188章番外二朕到此一游上
景澜皇帝洛凭渊与皇兄洛湮华一道微服前往安王府,是在初夏四月,洛城花事已将到荼蘼,离开宫城缓缓向南,道旁只偶尔斜伸出几枝木槿或紫荆。
洛凭渊仅带了四名侍卫,而静王难得地没有坐马车,骑一匹白马,与乌云踏雪并辔而行。
城南是洛城最富烟火气息的地方,不同于朱雀大街的贵气,棋盘街的繁华,街道两旁尽是小商铺与货摊,耳边叫卖声此起彼落,酒肆侧墙边流出一道道才泼去的洗锅水。
两人在肃穆的宫城和静谧的兰台中待久了,混在熙攘行人中有种别样的放松适意。
“前日翠屏山有信来,小师弟本待年中出师,因为盼着我能在场,央师尊改在了秋冬之际。”洛凭渊道,“自从下山以来,我已有四年不曾回绮霞峰拜见师尊,说来委实惭愧,到时皇兄可一定要与我同去。”
静王想起洛城比武时见到的寒山派小师弟,会心一笑,三年过去,那个有着圆圆眼睛的可爱少年该是长成年轻才俊了吧。他随即扬眉:“远赴翠屏山不是小事,朝中诸位大人可不易招架,陛下确定自己到时能够成行?”
语气含笑,微带揶揄,洛凭渊轻咳了一声:“有什么不行的,就像今日,我要出宫透气,他们还能将我绑起来?”
景澜元年,朝局初定,气象一新,臣子们既欣喜能在一位年轻有为的帝王治下大展宏图,同时为了忠君报国,成为青史留名的一代良臣,也开始奋力进谏了。
按说洛凭渊持身严谨,心怀卓见,既不奢侈浪费,又足够勤勉,实在没什么好挑剔的;然而对于天子本来就不能如普通人一般标准,大家本着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几经议论尝试,终于锁定了两点需要劝谏的问题所在:其一,陛下年纪轻轻,登基至今身边居然唯有皇后一人,虚得尽快择选妃嫔充实后宫,为天家开枝散叶,方是国祚之福。其二么,陛下好像太喜欢微服外出了。除非有特定仪典,每每隐去身份单独行动,微服去太庙祭祀,微服到皇觉寺进香,微服出宫踏青,同皇长兄静王一起在街市闲逛……长此以往,成何体统,不,是如何彰显庙堂威仪?负责保护陛下安全的御林卫和靖羽卫也纷纷表示压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