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1/2)
屋外冷,岑宁吃过早饭还是回到里屋纳鞋底,也就这两天功夫做鞋了,再过两日待陆云川卖完柴火和蔬菜,就得开始忙着熏腊肉灌香肠了。
又想到今年家里的猪还没着落,到了年节,一般人家起码要费掉半头猪。
自己家里就他和陆云川两个人,人口少,但也得要上小半扇才行。
从前家里靠着父兄打猎,能拿兔肉鹿肉去和人换些猪肉回来。
如今他对村里还不熟悉,不知道哪些人家是养了猪愿意往外卖的,还得等陆云川回来问问他才好。腊肉香肠得风吹日晒烟熏火燎小半月才好吃,差不多也要开始预备着,现在同人家订下猪肉,回头好请吴家人帮着杀猪。
到了下午,竹哥儿背着竹筐来了家里。
岑宁惊喜道:“好久不来了,快进来坐,里屋烧着炕暖和着呢。”
竹哥儿也笑嘻嘻的:“我嫂子回娘家去了,所以我来找你玩,快有月余没来找你说话,都给我憋死了。”
“怎么这会儿回了娘家?不该节后回吗?”岑宁随口问道。
竹哥儿摆摆手:“我嫂子家里头有两个弟弟,快过年了,可不得拿些东西回去贴补吗,今年算是好的,只拿了些米面同一只鸡,换作往年,我家米缸都要被搬空了。”
岑宁听了笑笑,他不乐意议论竹哥儿家的是非,换了话题问:“你背着筐子是打算去做什么?”
竹哥儿笑道:“差点忘了正事,你快拿着筐子和我走,后山上的桔子熟了好久了,我俩去试试甜不甜。”
岑宁当即去厨房里找了筐子出来,陆云川白日不在家,他每天一个人窝在里屋,许久没出去走动,早觉得有些憋闷了。
这种天气,村里人要么去镇子上赶冬集,要么怕冷待在家里,村子里头静得很,只有几个小孩穿着厚厚的棉衣四处玩闹。
山路上就他们两个人,迎面吹着风,竹哥儿好久没出来放风,兴奋的不得了,也不怕冷,一张嘴叽里咕噜就没停过。
岑宁村子里和他同龄的哥儿少,他从小或跟在父兄屁股后头捡树枝玩,或是跟在阿娘旁边乖乖待着,鲜少有和玩伴上山下河四处疯玩的时候。
还是遇到竹哥儿,才知道和同伴打闹说笑的滋味。
一个已经成了亲,一个年后就要出嫁,两个人一路打闹着上山,倒像是十一二岁还在闺中的孩子了。
后山上,满山的桔子熟透了,颗颗都沉甸甸的,红桔甜,岑宁拿剪子剪下来一个扒了皮和竹哥儿尝了,甘甜得很,一点儿不酸。
竹哥儿嚼着桔子道:“多摘些,回头放在火盆上头烤,好吃还不冻嘴。”
岑宁点头:“还能做些桔糖饼,不然这么些没人摘烂在地下可惜了。”
“那玩意太麻烦了,也就你有耐心做。”
“川子不在家,就我一个人整日待在家里,也就能弄些吃食了。”岑宁捡着浑圆熟透了的桔子摘了几个。
竹哥儿吃完半边桔子拍怕手,道:“要我说,你就该跟着川子哥一块儿进镇子上摆摊,他卖柴火你卖吃食,赚些银钱还能待在一块儿,不然我每每找你,你都是一个人待在家里头,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
岑宁以为竹哥儿在同他玩笑,随口道:“冬集上吃的喝的那么多,到处都是卖吃食的,我能卖什么?”
“卖你做的那些零嘴啊,你手那么巧,做出来的东西比旁人的都好吃。”竹哥儿说,“上次那板栗饼就做的好,要不然我那侄子也不会哭成那样去找你要了。冬集嘛,镇子上人乐意哄小孩,零嘴卖得可快了。”
竹哥儿说的认真,岑宁听了心里一动。
如果他做的吃食真能卖出去,那是最好不过了。
就要过年,家里用钱的地方多,能赚一点是一点,这样来年陆云川也不用急着去外头找活干。
更重要的是,这样他能和陆云川一块儿去镇子上,从白天到晚上,整天都待在一块儿。
仔细想一想,从他们成亲到现在,除了疫病那会儿,就没有哪日是整天都在一起的。
陆云川要干活,日日早出晚归的,一天里就吃饭那会儿和晚上能在一块儿说说话。
晚上要是陆云川想要,话都说不上几句,完事后自己倒头就睡过去了。
想什么呢,岑宁摇摇脑袋打断自己,微微红了脸,但心里头对这事上了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