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一体两面的联动【6.5K大章】(2/3)
比如在第一个故事单元《神话诞生》中,朝廷救济湘北灾民的十万两黄金被劫,离歌笑组建一枝梅出手相助这段情节,便是化用了沉炼的真实经历。
只是和剧本中写的不同。
嘉靖三十三年,虽然宣府、大同一带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导致米价飞涨,大批灾民饿死,尸横遍野,无人掩埋,但是朝堂之上并没有拿出什么所谓的“十万两黄金”救济灾民,而是仅仅让地方自行赈济。
故此当时已经被贬为庶民的沉炼,只能以一己之力收敛尸骨,开设粥铺救济灾民。
不得不说,唐仁的编剧还挺会偷懒的。
若非高飞可以无障碍的阅读古文《明史》,还真得未必能发现这一点。
毕竟《明史》足足有三百三十二卷,在白话版尚未编纂完成之前,普通人想要看完它还真有点费力。
而且真实历史中沉炼的下场却是要比离歌笑悲惨多了。
因为他即便被贬为庶民,也依旧不改嫉恶如仇的秉性,常常朝着京城的方向怒骂严氏父子。
故此几年后,严世藩再次出手。
于是沉炼含冤被斩,他的三个儿子,两个被打死,一个被发配到边疆。
高飞不知道唐仁的编剧是不是有感沉炼的结局太悲惨了,故此才在剧本中给了他一个圆满的结局。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手法确实是弥补遗憾的另一种方式。
至少高飞在看完《明史》之后,再回头看《怪侠一枝梅》的剧本时,心中忽然有种莫名的欣慰。
因为离歌笑将他不能做的,做不到的,都给做了。
如此,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想到这里,高飞忽然心有所感。
或许他先前修改的那个本子还真得没有白写。
因为相比于《怪侠一枝梅》中的离歌笑,或许真实历史中的沉炼更符合他写得那些尔虞我诈的朝堂故事。
这般想着,高飞当即翻出上次差点被他销毁的剧本草稿,再度兴致勃勃的修改起来。
一时间,思如泉涌,文如潮水。
……
翌日下午。
沪上,唐仁总部。
面对李国利那无奈的眼神,高飞有些不好意思的连忙解释道:
“不用大改,只要在后面《忘了忘不了》故事单元介绍离歌笑过往的时候,稍微解释一下他的姓名来历就行了。”
“就说他本名沉炼,只是当年在其妻子荆如忆临死前答应过她,不因离别而悲伤,当放歌长笑。”
“所以当他妻子离开的那一刻开始,沉炼便已经死了,这个世界上只有离歌笑。”
说到这里高飞也忍不住吐槽道:
“而且离歌笑这个名字本来听起来就有点儿戏!”
闻听此言,李国利这才面色稍霁。
毕竟没有哪个导演会喜欢动不动就改剧本的演员。
会议室里,一直沉默不语的蔡意浓,闻言也不由得暗自松了口气。
毕竟选角都选好了,服化道和选景等工作进程也都完成一半了,要是这个时候高飞忽然要大改剧本,那蔡意浓就真得要疯了。
而既然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蔡意浓想了想,便索性做了个顺水人情,于是只见她当即笑着利落道:
“行,就依你。”
“不过这点小事儿你打电话不就行了么,何必还辛辛苦苦的跑一趟呢!”
只是见她这么一说,高飞却露出了一个奇怪的微笑。
见此情形,反倒叫蔡意浓忽然有些心慌。
不过还未等她继续追问,高飞便朝韩莉轻轻点了点头。
待韩莉起身将两份剧本摆在两人面前时,高飞这才嘴角微翘的看着蔡意浓道:
“这点小事儿当然不值得我千里迢迢跑过来。”
“不过如果有新的合作项目,那就不一定了。”
说罢,高飞便坦然的朝二人伸手示意道:
“两位,看看吧!”
见此情形,蔡意浓与李国利不得不暂时压住心里的疑惑,转而翻看起眼前的剧本来。
……
与此同时,看着逐渐面露震惊之色的两人,一直沉默不语的韩莉嘴角忽然扬起一丝得意的微笑。
即便,昨晚在看了高飞连夜完善的电影剧本之后她也是这个表情。
说实话,韩莉不知道高飞是哪根弦又被触动了,但是她不得不承认,高飞改动之后的这版电影剧本,确实要比原来的好多了。
不过高飞一开始的创作冲动虽然是来自于《怪侠一枝梅》,但是《绣春刀》整个故事氛围却与其截然相反。
一个潇洒快意,一个压抑沉重。
二者唯一相同的便是作为男主角的沉炼都很苦逼。
……
很快,十几分钟便过去了。
当李国利看完剧本后并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双手交叉的支着下巴沉思起来。
见此情形,蔡意浓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方才有些不确定道:
“这里面的内容……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虽然唐仁没有拍过几部电影,但是蔡意浓毕竟在影视行业待了十几年了,一些基本的判断能力还是有的。
倘若不是上面写明了是电影剧本,在蔡意浓看来高飞的这个本子用来拍电视剧都够了。
而见她这么一说,高飞却不忧反喜,当即嘴角微翘的点头道:
“蔡总好眼力,我确实是准备拍两部电影。”
本来一开始的时候,高飞是从正德帝朱厚照落水开始写的,至于大反派自然是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
只是写着写着高飞便发现缺乏戏剧性,因为只存在两方势力,故此有些东西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局。即便高飞将中间的手段写得再精彩,也是徒劳。
于是高飞在翻了一下《明史》之后,转而将故事背景放在了天启年间。
毕竟有明一朝,虽然遭遇火灾的皇帝不少,但是落水而死的皇帝就只有正德帝和天启帝了。
并且这两位落水皇帝的某些做法还十分相似。
正德帝是装作热衷武事,故意荒唐的给自己封了一个大将军的名号,而后以“威武大将军朱寿”的名号直接前往九边统率军队,从而绕过了内阁和兵部,另辟蹊径的将战斗力最为强悍的边军军权抓在手中。
而天启帝则是玩了一招假痴不癫的戏码。
因为其继位之初,“东林极盛,众正盈朝”,故此年仅十六岁的朱由检便索性学他的爷爷万历皇帝。
嘿,不是众正盈朝么?那我干脆不上朝好了!
于是天启帝朱由检就这样躲在皇宫里做他的木匠活,任由魏忠贤在外面和东林党撕扯。
即便不断的有人称魏忠贤是站皇帝,天启帝朱由校却依旧稳如泰山。
因为他知道在大明朝是没有太监造反的空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