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礼仪之邦(2/3)
李易问这中年人:“叔,冬天会冷不?”
这人道:“里头有热炕,没事。俺在山东的亲戚都饿死了,俺家几口逃出来的早,后来赶上李易大人想法子救了咱们。俺比亲戚们强多了。”
李易道:“你怎么知道李易?”
这人道:“有仁义学堂啊,有老师教咱识字,给咱讲事情。这个房子就是咱家,婆娘和孩子去识字了。今年收成好,林大善人说,粮食咱们留一半。这下粮食就打滚吃也吃不完。这地有劲,一亩地估摸着也得打七八百斤往上。咱们也可以养几只鸡,养头猪,搞好过年就杀年猪了。”这人一脸幸福感。
李易推开房门,里面黑里咕咚,眼睛适应一下才看清,进门是锅台,里面是一铺炕,只有前面有一个通风窗,屋子很暗。
李易退了出来,看看房子旁边一人高的矮烟筒问:“烟筒这样矮,灶坑倒烟不?”
这人摇头:“没事,明年说不定咱就能起新房了。那时俺盖个三间的!”
这中年人满脸是幸福的憧憬,这样简陋的地方,对于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只要能活着,就是美好的。
李易问:“学堂远吗?”
这人道:“不远,我们占便宜了,学堂就在生产队东头,别的生产队来念书就得走几里路。这鸭子就是老师养的,隔三岔五,还给孩子们鸭蛋吃,说是补充营养。年底开荒团要来给老师评分,有多高咱给多高。”
李易道:“领我去学堂看看。”
中年人就领着他们向东。走过一段路,就听见郎朗读书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走近了,见那学堂是一趟五间高大房子。
把东面两间,门前有晾衣绳子,估摸是老师的家。西面通开三间,就是教室了。
教室都有两开大窗子,糊着白纸,房檐下,吊着草帘子。李易知道那是下雨时候,放下防水,避免打湿窗纸的。
李易顺着大开的窗户望去,屋里满满的坐着200来人。李易感叹这老师比例太低了。5000人口配俩个老师,这真太少了。
这时已经又陆陆续续的来了孩子,李易问他们,才知道是下午班的。
看看天已经正午,老师宣布了下课,屋内孩子井然有序的走出来,而不是乱哄哄一涌而出。李易马上大赞这老师教导有方。
老师也走了出来,看了李易一愣,立刻跑了上来叫“老师!”
李易倒是有些印象,道:“你是张。。。。。。”
那人抢先道:“张强!老师您怎么来了?”
旁边中年人有些弄不明白,这张强20多岁了,怎么叫这不到20的青年人老师呢?
李易道:“路过。怎么样?在这里习惯吗?”
张强道:“挺好的。这是第一大生产队第八小生产队,人都挺好,孩子也听话。”
旁边中年人道:“敢不听话,打不死那些小崽子。老师教咱们仁义,咱们最简单的仁义都做不到,就对不起老师,更对不起救了咱们的李易大人。”
张强对中年人道:“这就是你叨咕的李易大人。”
“啊?”中年人立刻想下跪,李易拦住道:“咱开荒团不兴这个。”
中年人道:“俺懂,俺懂。”赶紧给李易行鞠躬礼。
李易搀住了他。
中年人道:“李大人您给了我们好日子,您就是我们大救星啊。”
李易感觉这话太耳熟,赶紧打住话头道:“以后可别这样说。好日子还得靠双手。有啥难处找老师,老师会和开荒团反应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