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军训(3/4)
井熙还算来得早的,推开门,发现宿舍里只到了两个人。
问起来才知道寝室没按班级分,都是随机打乱的,寝室里先到的两个人,一个热情的京城大妞叫牛思辰,是经管学院的,另一个清冷冷不怎么说话的叫柳莺,江南人,是建筑系的。
不多长时间,其他几个也都到了。
紧跟着井熙没多久进来的是毕宇珊,也是京城人,材料学院的,她后面来的是化学专业的卫静如,来自湖广,最后那个叫梁桐,西南人,是学土木工程的。
互通姓名的时候,大家对井熙都多看了几眼,但是能考进清北的,哪个不是天子骄子,就算佩服她的成绩,面上也还是带着几分矜持。
人终于凑齐了,性格最外向的牛思辰就邀着大家一起去食堂吃饭。
这时候已经到了饭点,大家也确实都饿了,就去了之前学长推荐的食堂,味道果然不错,然后又一起逛了清北的校园,去生活商店买了些用得上的东西,然后才回寝室休息。
往回走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不同于隔壁自由奔放的气质,清北更多的是捧着书挑灯夜读的学生,寝室整体上带着一种枯燥而安静的氛围,却是井熙很喜欢的感觉。
不过不管哪边,如今的顶流文学诗歌,依然是不能被忽视的存在。
八十年代,大概是传统文学和诗歌最后的黄金年代了,这个时期诞生了无数诗人,文学家,还有好些不同的流派。
作为当代大学生,不能念几句朦胧派的新诗,没看过几本伤痕文学,简直都会被人唾弃没文化。
这时候,新生寝室这边就来了几个文学社的学姐,清北的女生本来就不多,她们一路走过来,获得了不少追捧。
两个学姐找到井熙她们的寝室,敲敲门,问:“请问井熙在吗?”
井熙正在清理行李,闻言抬头:“我在,有什么事?”
“啊终于见到你了,我很喜欢你的文章,想邀请你加入咱们学校的文学社。”一个学姐笑。
另一个学姐也点点头:“听说你还是这一届的全国状元,加入文学社确实是够格的。”
井熙一愣。
她虽然是写过几部短篇小说,但是究其本心,她其实对文学没多大兴趣,更何况,第一个学姐的态度还好,第二个……有谁求着加入这个社团了吗?
反正井熙是没兴趣。
她眨眨眼睛,无辜的问:“请问这个……是强制加入的吗?”
“当然不是,”第一个学姐笑,“但是咱们学校的文学社还是很有名的,每年的申请太多了,只有极少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才能被主动邀请。”
井熙向来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学姐的态度好,她也就礼貌起来,但是依然婉拒道:“学姐不好意思,我对文学这一块不太擅长,可能更倾向于理工科的社团。”
听到井熙的拒绝,第二个学姐顿时就不高兴起来:“咱们邀请你是看得起你,别觉得自己是状元就拿起架子了,要知道咱们清北可不缺状元,一个盆子扔下去,直接能砸到好几个呢。”
这话就叫人不爱听了。
井熙皱了一下眉头,没理这个说话带刺的,只对那个态度好的学姐说:“抱歉,我确实是对文学没什么兴趣,学姐的好意我只能心领了,还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其他感兴趣的人吧。”
头一个学姐也知道同伴说话太得罪人,不好意思的笑笑,对井熙说:“我真还挺喜欢你的小说的,再考虑一下,随时可以来文学社找我。”
然后就飞快把她同伴拉走了,两人出了门,还能听见隐隐约约的说话声。
“我本来就不同意这个井熙加入,她还好意思拿架子,不就是几篇科幻小说嘛,哪能算文学,再说了,我看过她那篇所谓的满分作文,什么呀,全是大白话,说实在的也没什么水平。”
“行了你就少说两句,知道你只喜欢看佶屈聱牙的东西,也不能说人家写的没水平啊,要是没水平,怎么能得满分?”
“还不就是运气好……”
声音渐远,终于彻底听不清了。
寝室里的人还有些尴尬,倒是原本不怎么做声的柳莺说:“别听那人瞎说,我也看过你的那篇作文,写得情真意切,特别好。”
“就是,”北京大妞牛思辰也说,“我看那个学姐就是嫉妒你比她能耐,还说什么到处都是状元,十有bā • jiǔ是因为她自己被状元给压住了。”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起来。
井熙也笑起来:“没事,这种人一看就是嫉妒,我可不在意。”
一通闲话下来,寝室里的气氛也活络了不少,牛思辰拍了拍被子:“大家赶路都累了,今天早点睡,明天还要军训呢。”
清北的军训还挺严,是请专业的军人过来训练,号称要打造一群能为国家工作五十年的新式大学生,不但脑子要好,体力更要足。
这么一来,训练强度就大了,训练场的教官直接把这群学生当自己的兵练,训练的内容多,要求还严,男生那边都叫苦不迭了,女生这边更是天天喊着要罢训。
刚开始几天,练得最多的就是基本的队列动作,差不多是从早站到晚,九月份的京城又干又热,站在太阳底下一天,基本能直接晒掉一层皮。
晚上休息的时候,卫静如就忍不住捧着自己的脸在镜子前哭:“老天爷,看看我这张脸!我现在要是突然回去,我妈绝对认不出这人是她女儿了!”
她本来皮肤白,但是不耐晒,这一天下来,皮肤不但黑了,还干得差点裂开。
“试试黄瓜片吧,这个美白。”床上的毕宇珊丢了半截黄瓜下来,她自己已经把另外半截都切成了小片,敷在脸上。
卫静如忙也学着做,只可惜她已经被晒伤了,黄瓜的清凉感就持续了一会儿,之后又是火辣辣的刺痛感,把她给嚎得哟~隔壁楼都能听见。
井熙也凑过来看,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个药膏:“你这是晒伤了,用用这个,应该有效果。”
然后她又拿出只防晒霜:“你明天训练前记得涂这个,防晒黑的效果虽然一般,但是能防晒伤,先用着吧。”
和这些对大学生活懵懵懂懂的人不同,井熙早就为军训做好了准备,防晒霜和晒伤用的药膏都是她托张成栋帮自己弄的,防晒霜国内不好找,还是弄的进口货。
卫静如用了治晒伤的膏药,果然觉得好多了,又好奇看另一个小管子,却惊讶的看见上头全是英文字母。
“这是外国货?”她不安的把东西想还给井熙:“这东西不便宜吧?”
“没事我还有,你皮肤不耐晒,先用着吧。”井熙说。
“什么什么外国货?井熙,你家还有海外关系?”其他人也好奇问。
前几年大家对海外关系还讳莫如深,如今却成了人人艳羡的事情,要是谁家有个外国亲戚,还能收到国外的汇款,那真是一整条街人都羡慕的对象。
外国货贵,外国货好用,但是全需要用外汇券买。
如今从国家到个人,对外汇的渴望简直深入到了骨髓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