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舌战群臣(2/3)
一位林秀不认识的大臣跳出来暴躁发言。
萧谨恭一直没说话,只看着林秀和大臣们辩论。
“大人刚才也说了,人就没有失误了吗?这点我赞同!人有失误。祖制也有弊端!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依靠法治,而不是人治。人治,只能依靠一位贤明的君主,而法治,依靠制度。制度比人可靠。
再说旧制的弊端。赏罚不公!有功不赏,无功受禄!试问如此旧制,岂不影响众将士士气,让他们如何奋勇杀敌?周军岂能不弱?周国,岂能不弱?”林秀有理有据道。
“胡说!怎么赏罚不公了!在做的大臣,哪一个没有功勋在身,哪一个不是靠文功武勋升官的!”有人反驳!
“对!反而是你!你何德何能,无功无德,尚公主,拜廷尉!宣号入朝,首座而居!你才是无功受禄的人!还在这里信口雌黄!”其他大臣附和!
此话一出,吴准暗中偷笑。而陈云简和萧谨恭确实心头一紧,都紧紧的盯着林秀,恐怕他哑口无言。但林秀到底是林秀,她宠辱不惊道:
“世族有功而赏,不等于庶民有功而赏!世族有罪不罚,庶民有功不赏,有何道理?至于说,我无功受禄,更是无稽之谈!武士征战沙场是功!文士运筹谋国,也是功!区区廷尉,何足道哉!
诸位大臣,试问谁能说出在座的大臣哪位是庶民有功而升官加爵的?”
“对!”又一位大臣跳出来说话:“不仅有功赏,无功也裳!吴奉常有何功劳?竟然身居奉常!还有刘少府有何军功?竟然可以跨越立下赫赫战功的罗都尉,身居少府!”
朝中虽然被贵族垄权,但也是分氏族党派的,一些小氏族早就不服大氏族长久霸占要职了。若是无论贵贱,只论功业,他们反而是支持的。
刚才还偷笑的吴准,其可却紧张的额头上冒出了一层密密的汗。更紧张的是刘少府,此刻被当众拿出来在陛下面前羞辱,谁能不心虚。但吴准到底是丞相的学生,心理素质强大:
“哼!变法的风险如此之大。要是失败了,你一个赵国人,拍拍屁股就走人了,可是周国可跑不了。你张张嘴皮子就要变法,谁知道你有几成把握!”
沉默许久的陈云简终于忍不住说话了:“林廷尉到桃乡体察民情,身居险境只身一人远赴蛮戎。回来时灰头土脸,身穿粗布。敢问在座的谁又能做到如此?
谁去过边关百姓家?谁只身去过蛮戎?论政可以,诛心过了!”
此话一出,众大臣内心不免灵活了起来。丞相之子帮林秀说话,这是何意?难道丞相支持变法?
陈固其实一直知道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不是一条道,只是没想到分歧的这一天来得这样快。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感。
“嗯!”丞相只能装出正直的样子,道:“吴奉常论证诛心,有失风范。”
大臣们不懂丞相父子是何意,一时间不敢多言。
吴准一看老师都说自己了,就明白是自己说错话了。只得低头认错:“吴准一时语快,口不择言,还请廷尉原谅。”
“知错就改,无碍。”林秀很有风度的不计较,
“中原四国变法,虽然效果不一,但也都是由弱变强了。怎么周国变法就有那么大的风险呢?更何况如今周郑楚联盟,赵国东城一战元气大伤。北方蛮戎也已签订条约,未来至少三五年内周国没有战事,这正是变法的好时机。如果浪费掉这个机会,再想变法,可就难了。”
“变法,究竟对我老周人有何好处?”顽固的一些大臣还在追问。
林秀欲辩,却被萧谨恭打断。
“说了半天,还是没有一个结论。”观战许久的萧谨恭终于开口说话了。
“臣等愿闻陛下之意。”
“先不讨论如何变,单只说,变,还是不变?诸位大臣谁如果有实在割舍不下的利害,不妨都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萧谨恭的问题很犀利。
其实陈固今天一进殿就明白了陛下的意思了。显而易见的,陛下支持变法,不然也不会让林秀宣号入朝,首座而居。更不会让他一人和大臣们辩论这么久。
既然陛下已决,其实他们说什么也没有那么重要了。反对也没有用,除非造反。可是造反是需要有准备的,他们没有准备。更何况,如今的周国,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造反,接下来迎接的就是亡国,要死,大家会一起死。周国经不起有什么内乱。陈固也不想周国亡国。那么,只能见机行事,走一步看一步了。
“臣等拥戴变法!”昨日太后召见过的一些大臣带头说道,其他的大臣也只能跟着说了,毕竟,丞相和凉王都没有出头。
萧谨恭起身示意道:“来福。”
来福会意,召人抬进来一个一米宽两米高用布盖住的东西放在大殿中央,又见内侍端了一把宝剑放在萧谨恭面前的几案上。就连林秀,也不知道萧谨恭在做什么,他没和自己说过,所以林秀也有些懵。
萧谨恭走下王座,来到殿中。林秀紧随其后一探究竟。
萧谨恭一把掀开盖着的黑布,现出一块大石碑。
“啊!”满朝大臣皆惊呼。“这!”
“这是和蛮戎签订的合约内容。我喊人刻在石碑上了,并且用自己的鲜血来上色。”
众人这才发现萧谨恭的手掌上绑着纱布。
“陛下!”群臣痛心跪拜。
萧谨恭看着石碑道:“周国立国百余年,第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签在我的手里。我不怪林廷尉,也不怪蛮戎欺我。若不是我大周积弱,何以至此?
林廷尉曾告诉我,‘落后就要挨打。’周国正是因为落后,所以赵国抢我城池,因为落后,蛮戎扰我边境。因为落后,列国卑周!
这法,你们拥戴,我要变!你们不拥戴,我也要变!
唯有变法图强,才能一雪我国耻!图强,周国的百姓才不用整日逃亡!我把这份耻辱刻在石碑上,用自己的血液润色,就是要让自己铭记这份国耻!也要你们,记住今天周国所受的耻辱!这石碑,以后就立在殿外入口。
各位大臣进进出出的时候,都不要忘了周国今日的耻辱!不要忘了要让周国图强!而不是一味地内斗!”
萧谨恭面对着石碑道:“今日我在这石碑前宣誓!”
众大臣立马全部面对着石碑,跪拜石碑道:
“国耻字前,对天盟誓!”
萧谨恭:“变法图强,雪我国耻!”
大臣跟读道:“变法图强,雪我国耻!”
萧谨恭:“上下同心,共赴国难!”
大臣:“上下同心,共赴国难!”
林秀也跟着一起跪拜盟誓,这是她来到古代第一次行跪拜礼。但没有任何屈辱的感觉。此刻她只觉血液崩腾,胸中热流涌动。他知道萧谨恭是个好皇帝,但却是第一次这么直观的感受到一个皇帝对国家的担当和付出。
古人的家国情节,林秀感觉自己似乎能理解一点了。也似乎,她觉得自己对周国更有归属感了。因为这样的帝王,这样的公主。用鲜血润色,这是怎样的决心啊。
又有哪个帝王会把自己的耻辱刻在石碑上立在朝殿之外,这要有怎样的胸襟啊。
盟誓完,萧谨恭走回王座上,双手端起他几案上方才内侍拿进来的官帽和笏板道:“林秀!”
“臣在!”
“今日,朕任命你为国师!总领国政,推行变法!”
林秀跪着接过。
萧谨恭又转身拿起几案上的宝剑道:“此剑乃先帝所赐,名为古尘。今日朕将此剑赐你。凡有阻碍变法者,无需禀报,自行斩之!”
林秀恭敬的接过古尘剑,内心感动不已。萧谨恭这是给了她至高无上的权利。官拜国师,手持宝剑,如果变法失败,她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