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皇太极之活用孙子兵法1(3/4)
太祖征明,大军必由都尔鼻入边,即是地也”,“盖我朝未入关前,以此为全辽筦钥矣。”将都尔鼻比作了辽东锁钥之地。
事实上也是如此,不光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屡次进攻明朝和蒙古,也是走的都尔鼻路。史料记载,自天聪元年到崇德八年(1627—1643),后金军(清军)就有10余次经过都尔鼻地方。鉴于该地的重要性,皇太极于崇德二年专门修建了都尔鼻城。为了使盛京(即沈阳)通向都尔鼻地方的道路畅通,还专门修筑了一条带排水沟的大路。据记载,“复治盛京至辽河道。道广十丈,高三尺,濬壕夹之”。堪称古代的高速公路。
不过在天聪三年,城池和道路都还没有修好。后金军只能在高山台山附近扎营。当时这一地区非常适合放牧。历史上清朝曾在高山台山附近修建了一个牧场,即苏鲁克皇家牧场。此时虽然没有牧场,但放养马匹是没有问题的。
在都尔鼻地区,后金军汇合了第一支参战的蒙古军队,由扎鲁特部的台吉色本、桑图、哈马盖三人率领。
“初五日,驻养息牧河。”
“是日,奈曼部洪巴图鲁、敖汉部都喇儿洪巴图鲁、扎鲁特部内齐汗、忽毕儿图之子戴青等蒙古诸贝勒,各率兵来会。以蒙古诸贝勒率兵来会礼大宴之。”
养息牧河就是柳河,辽金元时期名为羊肠河,明清时期改称为杨柽木河、杨什穆河、养息牧河,是辽河右岸支流。
后世的柳河是从彰武县城和高山台之间流过去的。但当时养息牧河尚未改道,河道还在更东面一点。现在这个老河道还在,很多地图上仍然标注为养息牧河,以便与柳河区分。
后金军“驻养息牧河”,应该是在都尔鼻西北方向大约五十公里处,也就是养息牧河上游拐弯处,即九头沟、鹰窝山、大小清沟之间,现在是有名的风景区。这一带是河流汇聚之地,便于放养战马。皇太极在此地休整了两天,与奈曼、敖汉、扎鲁特、巴林等部兵会合。
“初六日,蒙古巴林部贝勒色特尔色棱,率兵来会。因彼等马匹羸瘦,汗责之曰:‘我曾谕尔等善养马匹,俾之壮,勿得驰骋,以备征讨之用。然尔等违谕,用以畋猎,致马匹羸瘠,来兵遂少,成何体统?’其来朝所进糗粮(干粮),尽却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