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丨江是故乡清 第十七回各奔前程(2/4)
“啊?”林大人不禁吓得丢掉了手中的酒杯,看了看周围无人注意自己这边,悻悻的又强做镇定。
“王兄,你是怎么得知这等秘事的?”
“林大人喝多了吧,真是贵人多忘事,我小舅子,不是在州牧身边做亲卫吗,他初三那天,酒桌上被我灌醉后告诉我的。”
“还有谁知道?”
“行伍的那帮人,估计都知道了,也就你们这些文官老爷们不知道吧,就算你们知道了又能怎样,林大人,你现在还能提起‘长枪’吗,嗯?”王兄看了看林大人座位下面,猥琐的笑了笑。
“你啊你,真他娘的下流!”林大人指了指这位王兄。
“哈哈,来,林大人,喝,喝!”
就在两人交谈的时候,护卫通过唇语,挑选紧要信息,不断从身后传给不远处坐在角落中的姜全良。
姜全良在听到两人的耳语过后,其惊愕程度,不亚于那位林大人。三叔的金峰军,居然被人全部灭了?继而,姜全良又笑了起来,看你老小子以后还怎么蹦跶,左膀让人砍了个精光,剩下的右臂玄贺军,早晚小爷我也给你铲了。
父皇看在你们是亲兄弟的份上,一直对你忍让,甚至让你僭越拥有两支重金打造的亲军,还把你安排到柔州,防范石国,以便将来策应齐州和長州,你倒好,天天不想着怎么报答天恩,而是幻想着坐一坐龙椅,痛快啊,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姜全良思考着,姜国表面看上去,承平安定,一派祥和,即使不谈高国和石国两边的外患,内部其实已经开始呈现腐化的苗头,如果再不及时遏止,以后必是大-麻烦,更何况,现在还出现了那些神异的事情,如果说是岌岌可危都不为过。
既然大哥在齐州那边还算相安无事,于是,姜全良临时改变决定,自己直接取道南下柔州,亲自走一趟那个什么浣新镇,看看自己的老宝贝三皇叔,能闹出什么幺蛾子。
进入柔州地界,微服私访期间,和姜全良想象的完全不同,厉王姜明琛治下的柔州,要比長州和壬州,甚至是勃州都要好上很多。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官场清正廉洁秉公执事,甚至可以说,随便找个人闲谈,都对这位厉王交口称赞,民情不吝仰慕和感恩。
这和自己印象中三叔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两个极端,不过转念一想,姜全良就明白了,哼,老小子,还懂得水能载舟的道理,知道收买民心。
但是,姜全良还是嗅到了一丝不安的气氛,最明显的,就是越靠近那个什么浣新镇,酒楼里的客人们说话就越小心,很多城里的凤宵阁,也都被贴了封条。
姜全良坐在马车里,仔细复盘,如果自己是三叔,辛辛苦苦打造的金峰军,被人灭了,然后还那么老实,换做他,会怎么办?不对,自己要马上回到苍阳城,算了,还是让这老小子折腾吧,呵呵,既然猜到了你的下一步棋,是四处占角,那就让你占着就是了,只不过自己,得“帮”亲叔叔演好这场戏,于是马上写了一封密信,火速传回苍阳城。
果然不出姜全良所料,时隔二十多年,姜明琛居然亲往苍阳城,面见皇帝,上演了一番苦肉计,轻而易举的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随着悠悠收了两个孩子,作为栗子的徒弟,其实其他孩子还是可以在卓府,“偷师学艺”,但栗子只是名义上的师傅,真正的师傅,还是主动揽事的悠悠。
一是栗子,真的教不了孩子们什么,再就是栗子也没有时间,他还要跟先生,也就是老州牧周在盈,学习书本之外的东西,不管算不算拔苗助长吧,总之,悠悠希望栗子可以快快的长大,早点“成熟”起来。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栗子以前更多的是“玩心”为重,但凡放了学,就会四处逛荡,但时日一久,也许是“教化有功“”,栗子慢慢开始主动帮悠悠做一些家务事,也不管先生说的什么“君子远庖厨”,会跟悠悠学着,烧几道家常菜,饭后还主动刷洗碗筷。
悠悠打趣道,“栗子,你不是言之必听先生的话吗?”
“姐姐,先生说的话教的东西,准是没错的,所以才会有那句‘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吗,我觉得所谓的君子,就是要从亲近身边人,善待身边人做起,不然对家人不管不顾爱答不理,对生人反而一副热心肠,那是君子吗?”
“呦,栗子长大喽,以后也不知道谁家的姑娘,会有福气给你当媳妇呢。”
栗子以前听悠悠这样打趣,还听不懂,现在懵懵的有些明白,然后也不说话,就只是帮着悠悠打着下手。
每天夜里,悠悠都会搂着卓悠童一起睡觉,百里长誉,还是跟那些孩子们一起睡大通铺。
第一堂课,悠悠就问孩子们,习武是为了什么呀?孩子们,有说要比别人厉害,有说是看着威风,有说是家主要求的。
悠悠笑着看他们叽叽喳喳的说出各种答案,然后站定身形,郑重的对孩子们说:“习武,是为了保护我们最在意的人!”
此后,早课前,栗子帮悠悠做完饭,就坐在台阶上,双手拄着脑袋,看她教练这些小家伙,然后等先生来和孩子们一起上完课后,用过午饭,继续识字看书,晚上,继续学习悠悠教给他的自然经,睡前则会按例调息打坐。
十五上元节,百里公特别登门卓府,邀请栗子和悠悠去往百里家做客。席间,百里公把栗子和悠悠安排在主位,并率先起身提杯,再次和家人们一起,感谢栗子的救族之恩。
正当众人其乐融融享受这难得的团圆气氛时,一群不速之客不告而至,其中一人高冠博带,开门见山,问道:“谁是百里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