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宋读书人(3/4)
当李荼进去取纸笔的时候,颜咏道出了他的来意。
“我们想要请夫子去北城,给孩子们教书授课。”
李荼纳闷了。
“你们那边吃饭都吃不饱,为何还要给孩子们认字呢?”
李荼是真的不明白,按理说,人往往都是满足了肉体的需求之后才会考虑精神需求,北城如今乌烟瘴气的,人人几乎都过着饥不饱食的生活,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吗?
颜咏解释道“北城那边有一位关大姐,她偷偷饲养了许多鸡猪鸭鹅低价卖给我们做生意,我们老爷们平时出来摆摊挣钱,女人做着廉价女红,老人小孩见到过往的富人也会去讨点钱,平日里互相接济也能吃得饱饭。”
颜咏的脸上苦涩的笑了笑,他很是干瘦,所以笑起来并不好看,在夜色下倒是有几分像鬼。
李荼恍然大悟,接着说。
“所以你们希望给孩子们请个先生,教他们读书写字?”
颜咏连连点头。
“正是!不怕夫子笑话我们都是粗鄙汉子,但是我们都清楚认字的重要,读书识字将来才有出路,总不能让孩子们一直坐在路边要饭不是。”
说到这里,颜咏和身边的伙伴都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这次来求人,他们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毕竟在他们眼里李荼是文化人,能给他们的后代带来希望。
对于穷人来说,他们往往愿意相信有文化的人更聪明,将来也会更有出息,因而就能够摆脱贫穷的命运。
明白他们过来的目的,李荼并没有给他们准确的答复,送他们出门离开后,他思索了一整夜。
第二天,他背着自己的书箱去了北城。
从那天起,街道上多了一个天天都往北城跑的读书人,而北城的一个木棚搭建起来的私塾里,多了一位年轻的夫子。
几年下来李荼就在北城教书,每一天听着一群孩童的朗读声,他感到由衷的满足,所以他往往细心的教课,谨慎的教课,为贫民窟的孩子们解惑,教他们识字。
而平日里,他的三餐都有人提供,每天都有一个孩子的父母给他端来不同的食物,虽然粗糙且毫无美味可言,但李荼并没有嫌弃,每一顿都会吃的干干净净。
而这也是他教书的唯一报酬,能管饭就行。
原本,李荼认为他的一生就大致如此了,直到这一天宣神大典进行,他蓦然听见了街道上轰然的喊杀声,铁甲铿锵声和火炮炸裂的巨响声。
李荼爬上了院里唯一的一棵树,看见街道上都是宿卫禁军,还有不同的小顾人马穿插其中,与数倍于己的禁军大部队奋力作战。
其中,他看见了一道高大的身影大发神威,在密集的敌军中奋力冲杀,声势之浩大犹如一辆人形战车,令人闻风丧胆。
李荼认得此人,他记得几个月前,他在北城教书的时候偶然瞥了一眼窗外,就看见行走在街上的谢长渊慷慨解囊,掏出自己的腰包接济路边的老弱妇孺。
这一幕,让李荼想起了当年自己第一次来到北城的样子。
对比起自己的小心翼翼,这位大汉就显得慷慨磊落了太多,也不知他是真的慷慨还是假慈悲,最起码在那一刻,他是真的有些敬佩谢长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