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干宋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得胜班师(求月

第二百四十三章 得胜班师(求月(3/4)

目录

陈公辅给赵桓上奏说:

「臣闻宪宗用一裴度而平淮西,武宗用一李德裕而平泽潞。自古翦除寇难,兴复治功,必至排斥众议,屏除女干邪,而信任忠勇有为之才,然后可责其成功也。自臣闻边寇兴难,蚤夜危惧,曾诣都堂略陈守御之策,见任宰执大臣皆狐疑不断,牵制其事今已经月,条画措置并未就绪。况此数人,事上皇累年,皆阿谀顺旨,持禄养交,未尝建明一事,裨补圣明,致有今日之患。盖平居无事,尚不足恃,岂可使之当今日之变乎?陛下今日复用之士,论民心莫不叹息,不惟不足以了今日事,他日亦必误陛下……」

陈公辅这个奏章一上陈,本来名声就已经极臭的李邦彦,立即就又陷入到了民众的攻击当中,到处都是请求赵桓治李邦彦误国之罪的声音。

李邦彦见此,知道他这个宰相当不下去了。

李邦彦于是主动找到赵桓,对赵桓说:「臣之所急,存宗社、安君上、惜生灵耳,何敢为身谋?上皇禅位,委臣以重任,臣曾明誓,殚精竭虑,身屡濒死,有所不避。今譊譊之徒,扇惑众听,喧竞仓卒,白黑不分,众听未孚,铄金可畏,不知引避,何以厌服斯民之心?为今之计,只有臣去也,方可证臣一心为公,无私也……」

得说,李邦彦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他已经不适合再当宰相了,所以主动上书赵桓请求致仕,没让赵桓太过为难。

——赵桓在当太子的时候,李邦彦为了跟王黼斗,对赵桓就多有庇佑,在赵佶禅位之时,李邦彦也曾给过赵桓很大的帮助,因此赵桓对李邦彦的感情很不一般,以至于赵桓明知道李邦彦有「浪子」之称,跟他的三观有些不太一样,也让李邦彦做了宰相。

可是现如今李邦彦的名声实在是太差了,迫于舆论的压力,李邦彦又这么识趣,赵桓也就顺势让李邦彦致仕了。

不久之后,赵桓下旨,免去李邦彦、王孝迪和蔡懋在朝廷的职务。

——王孝迪随后担任醴泉观使,蔡懋随后担任大名府府尹,李邦彦则请求补足其守孝的时间(宣和五年他父亲去世时,他只守孝两个月就被赵佶给召回了,根据丁忧守丧制度,他应该守孝三年),赵桓准奏,命他前去提举亳州明道宫。

李邦彦等人被罢职了之后,赵宋王朝的决策中心又进

行了改组,形成了新的领导班子:….

以张邦昌为太宰兼门下侍郎(此时张邦昌人还在观光团中,所以他这个宰相只是挂名而已);吴敏为少宰;徐处仁为中书侍郎,兼职知枢密院事;唐恪为同知枢密院;耿南仲为尚书左丞;李梲为尚书右丞……

……

由于奉命北上追赶乾军的宋军是分头行动,所以他们进军的步伐很不一致。

其中最快的就是,奉种师道之命去追击乾军的马忠和范琼所率领的两万骑兵,他们仗着马军的速度快,很快就追过了黄河,然后继续沿着乾军的足迹北上。

而姚古、种师中、折彦质等部,由于接到的命令比较晚,又有大量的步军行军速度比较迟缓,使得他们迟迟都没能赶到黄河沿线。

值得一提的是,姚古、种师中、折彦质等军之所以行军迟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姚古、种师中、折彦质等军接到了两道完全不同的命令。

——枢密院(徐处仁和种师道)给姚古等宋将的命令是,让他们追击乾军。而三省(吴敏、耿南仲)给姚古等宋将的命令则是,令他们小心将乾军护送过黄河。

赵宋朝廷的政令不一,让姚古等统兵在外的宋将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而且,要是按照三省的命令,他们只要到了黄河,就算是完成命令了。

其实——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还是主战的跟主和的在内斗,而赵桓又始终战和不定导致的。

主和的吴敏、耿南仲等宰执认为,一旦赵宋王朝跟大乾王朝开战,撕毁了他们好不容易才签订的和约,必定后患无穷,他们说服了赵桓,然后派人火速前去追赶宋军,严禁各军出兵攻击乾军。

害怕军队擅自出击,这些主和派还派人给各军送去一面上书「擅自出兵者并依军法斩之」的军旗,竖立在各支宋军的中军大帐前。

后来,乾军大将岳飞奉李存的命令,领兵南下攻入南北关,然后攻破隆德府,占领了高平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