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0(2/4)
一方面观察各类报摊书店,判断自然探索类书籍的受众市场,为自己的计划出版作准备。
另外,在兰茨先生抵达伦敦的新闻被传到人尽皆知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去做。
去巴莱克银行,瞧瞧那把小岛毛丝鼠洞垃圾堆里的钥匙是否有用。
**
**
七月三日,尼亚号抵达伦敦后的第二天。
上午九点半,街头报童们的嗓子都沙哑了,听听他们叫喊的内容:
“等一等,大家都别抢!下午《伦敦时报》出加印刊!”
“让一让,别堵着路。《伦敦时报》卖完了,我要去补货!”
“卖报了!卖爆了!兰茨先生打破鲁滨逊岛屿百年死亡诅咒,独家专访详见《伦敦时报》。今天下午加印发售!”
一觉醒来,“兰茨先生”空降伦敦新闻热搜榜。
今天《伦敦时报》刊登了『“鲁滨逊二世”专题报道』,将持续了半个月的相关新闻热度推向一个新高峰。
《伦敦时报》的主编艾伦在收到马龙的专访报道后,只用三分钟就拍板明天刊登在头版。
办报纸两原则:出新闻效率要高;有热度就蹭,没热度那就创造热度。
遵循了这一宗旨,这期报刊不仅仅是脱销,更有一堆卖报零售商堵住报社门要求加印、加印再加印!
亟待购买的人群众不乏媒体同行。
其他国家的记者不是人人都求一手报道,抓紧时间搞转载不失为一种方法。
伦敦街头因为“鲁滨逊二世”而喧闹,人群中却有一位金色卷发中年男人沉默地逆流而行。
他穿着洗到发旧的夹克,但不见一丝褶皱。
正目不斜视走过报刊书摊,似乎对大众热议的新闻毫无兴趣,径直向伦敦金融城而去。
金毛天然卷不是别人,正是热搜榜当事人珀尔。
昨天,她对巴莱克银行进行了踩点,拟定使用旧钥匙的方案。
先确定银行所在伦巴第街附近的几条逃生路线,再购买好乔装用的假发、二手衣服、化妆品等“作案”用具。
今天立刻出发,在人们都在议论兰茨先生时,她以北欧中年男人哈默的身份进入银行。
伪装,或求彻底隐入人群,或要特意强调某种特征更好地误导旁人。
珀尔选了后者,这会提着帆布包,里面装着刚刚换下的外套。
根据踩点路线,刚在小巷无人角落迅速变了装。还将鼻子、脸颊的皮肤画出几分北欧红,符合居住高海拔地区的脸色特征。
当然给配了人物小传:
哈默,挪威人。41岁,受过良好教育,但是家道中落。
半个月前,在阁楼发现曾祖父藏起的旧钥匙。
虽然不确定钥匙对应银行保险柜的具体情况,还是燃起一丝获得额外遗产的期望,赶来前往英国伦敦的巴莱克银行试一试。
这种人设既解释了对保险柜钥匙不熟悉的原因,也将与兰茨先生进行彻底划分。
之所以小心行事,是为防备暗处可能存在的鲁滨逊岛屿死亡事件真凶。
进入银行后,取了号码牌A4,耐心等待叫号。
珀尔在等待席上,面色如常地坐着,但做足了情况不对就跑路的准备。
“A4,请来三号台。”
珀尔听到叫号声,不慌不忙地走向柜台。向柜员陈述了自己想要办理的业务。
银行柜员听金发自然卷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口音的英语叙述了来意,他尽力保持职业素养面不改色,但眼神中还是不免带上了几分惊讶。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柜员在上班路读了《伦敦时报》,正为“鲁滨逊二世”的故事而惊讶,兰茨先生的海难逃生经历叫人拍案惊奇。
没想到坐到柜台后,居然又遇上了入职七年都没接触到的业务、头一回遇到有人来提取上个世纪初的保险柜藏品。
柜员不知怎么处理,这事必须请示上级。
“哈默先生,麻烦您先出示钥匙凭证。请稍等片刻,将由拉森经理为您服务。”
“好的。”
珀尔态度自然递出钥匙。
钥匙上的泥土污渍已经被清洗干净,但保留了铜锈部分。别看她面无异色,实则对从垃圾堆里找到的这把旧钥匙一无所知。
她从不天真认为手持银行钥匙就一定会开出存款。
第一种可能,钥匙是假的。
一个处理不当,她就被银行当成造假与诈骗犯。
惊险场面就要上演,“挪威人哈默”被保安们团团围住,就地扭送苏格兰场警署。
正是考虑到这一风险,昨天提前踩点路线为跑路做准备。不跑,难道等着去牢里,再搞一搞刺激的越狱吗?
当然,还有其他可能性。
第二种假设,钥匙是真的,但坏消息是在保险柜里的东西早就被取走了。她成了迟到一步的可怜虫,往好了想,那至少不必窜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