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训徒(2/3)
为啥?
人家别说当官,连进士都不是的时候,就咬住了洛阳杨家一顿穷追猛打,亲手抓杨二姐跟家仆通奸,还用刚刚流行起来的瘦金体,在河南县八字墙上连写三张“大字报”,把杨家女儿的德行散得满洛阳都知道,后来收拾杨家小一辈都不过瘾了,直接对着杨家家主杨玄璬下手,洛阳粮案,就是顶着杨玄璬地脑门子下得手。
人家汜水侯那“睚眦必报”的名声,就是硬生生地从洛阳杨家身上得来的!
再加上人家谢三郎身后又是严挺之又是张九龄的,连“咸宜公主”都不怕,还落下了一个“不畏权贵”的名声,这样的人,谁敢惹!?
谢三郎还仅仅是河南县尉的时候,这些老牌权贵,也就把自家不成器的子弟招呼过来,告诉他们,小心点,别犯在人家的手上。
等到谢三郎调任监察御史以后,这些权贵,直接就把家族子弟全轰走了,有点出息的,回长安,老老实实读书去,不成器的,回老家,守祖坟去,老老实实的,别给老子惹事,现在犯到谢三郎谢御史的手上,不光你倒霉,连老子跟着你一起倒霉,没看见老杨家什么下场吗?满门抄斩!
说实话,在天下下令,命谢三郎回京的时候,这些老牌权贵就已经知道了,别看杨家五府如今在长安城声势浩大,别急,等谢三郎回来,没他们的好!
果然!
这才第一天,连长安城门还没看见呢,就把杨家一门给差点打废了!
至于他们对于这件事情,为啥会表现得淡然?
那还用说吗?
仨字。
习惯了……
当初人家谢三郎手底下就小猫两三只的时候,这些老牌儿权贵都不敢招惹他,现在,人家官封汜水侯,还带了三千淮南铁甲来到长安,身上还背负着“肃清长安地面”,招惹他?疯了!
更有甚者,事后,宫城之中还传出来了消息。
天子拂袖而走,没去贵妃寝宫,反倒是去了梅妃的住处。
进了门,长吁短叹了半天,直言,后悔了。
漕粮烧了就烧了,武库炸了就炸了,反正事已至此,追查得到幕后黑手就追查,追查不到,也没关系,起码不耽误他李老三平安享乐。
怪只怪当时一时热血上头,竟然把谢三郎从扬州调了回来……
他谢直还是个区区八品监察御史的时候,就天天搅和得李老三脑仁疼,这回身为御史中丞、汜水侯,还不知道以后要折腾出来多少幺蛾子呢……
这不,还没进长安城呢,就又和老杨家杠上了……
总之,一句话,从此以后,长安多事了……
不提长安城的议论纷纷,且说谢三郎。
他率领三千淮南铁骑进入长安城,将铁骑带入皇城驻地之后,亲自前往宫城面见天子交令,结果被杨国忠怎么一闹腾,弄得他和李老三之间不欢而散,连下一步如何行止都没交代,就拂袖而走,谢直也不在意,你不交代更好,左右就那俩事儿,一个查案,一个肃清长安地面而已,好办。
谢直打马出了皇城,直奔淮南进奏院。
进奏院大门处,谢正杜甫,高明小义等一众淮南进奏院人员,齐齐迎接。
如今谢直贵为淮南节度使,谢二胖子身为淮南进奏院留守,除了私人血缘关系之外,在公事上也有了上下级别的划分,纵然谢二胖子是谢直的二哥,不会亲自出城十六里,去迎接谢直这个自家的三弟,但是在淮南节度使亲临淮南进奏院的时候,他这个留守,必须出门相迎。
谢直见状,翻身下马,赶紧拦住谢正和杜甫的行礼,一番寒暄,自然不必多说。
众人进门,到了正堂之上,谢直当仁不让得坐在主座之上,其余人等,也纷纷落座。
唯有高明例外。
高明乃是谢三郎的开山大弟子,没有跟谢三郎平起平坐的道理,按规矩,就应该侍立在谢直的身后才是,只不过他现在乃事国朝的监察御史,论家规之外,还要论国法,无论如何也得给他这个监察御史一份体面。
要是平常,谢直开口,自然有高明在正堂之上的一席之地。
但是,今天,不同!
谢三郎落座之后,就是不开口,直到小义这个谢家部曲,也以淮南谍报司首领的身份坐下之后,谢三郎还是没话。
高明无奈,只得上步,准备走到自家师父身后侍立,走得……不情不愿的……
为啥?
倒不是高明自持身份,不愿意以监察御史的身份站在自家师父的身后,谢直对他,亦师亦父,别说现在谢三郎身上还挂着一个御史中丞的职位,就算是两人的身份互换,也不会影响到谢三郎在他心中的地位,别说是站在自家师父身后了,就是让他跪着,他也毫无怨言。
那为什么还走得不情不愿的?
俩字儿。
害怕。
怕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