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火药淮南(2/4)
第二个技术积累方向,造船!
该怎么说怎么说,大唐的那段时间的发展,造船业其实也挺发达,扬州府也好,岭南的广州府也罢,都有造船厂。
谢三郎到了扬州之后,直接把扬州府造船厂就给控制在手上。
理由都是现成的,缉私营检查要用!
扬州周边乃是淮河下游,水网密布,河道密集,如果没有足够的船只进行调动,要对私盐运输进行打击,根本无从谈起。
路上食盐走私倒是好说,那不就是成立缉私营,然后玩命的训练,配合上陆路关卡的严加严查,只要是执行到位,不敢说全然杜绝吧,反正也能掐断大宗食盐走私活动。
但是到了水面上,就必须有船了。
没船没法儿弄,人家装上一船私盐,看见你路上的关卡,根本不靠岸,就在水里漂,你是干瞪眼没办法,总不能让缉私营的兄弟们都游过去吧?
所以,必须造船!
事实上,谢直在造船这方面,也是分了两步走。
第一步,先造河船。
咱也不说具体的过程了,反正扬州造船厂,就是在谢三郎的支持下,不断进行技术积累和技术突破,造出来小船,就先用小船,技术突破了,能造大船了,就造大船,配合上小船,形成水命的战斗体系,直接投入使用,牢牢把控住淮河流域的水面控制权!
你想从水面上走私私盐,不可能了,水面上也有关卡。
你想过?停船,接受检查!
发现私盐,当场收缴!
敢反抗?缉私营的兄弟们呢,给我上!
仅仅不到三年的时间,扬州造船厂,就在谢三郎的大力支持下,在技术上突飞猛进,然后造出了足够使用的船只,不但能够全然投入到淮河流域,为缉私营使用,还能保证定期的修理的更换。
事情到了这一步,谢三郎麾下的盐铁使府,已然彻底控制了淮南流域的水路和陆路,彻底杜绝了在这两个方向上的私盐走私。
这样就行了吗?
答案是,还不行。
因为淮南地区的盐场,乃是临海盐场,控制住淮南地区的水路、陆路,不过是控制住了私盐向内陆地区的延伸,还没有堵住住它向海路方面的走私途径。
而且海路才是走私的主体方向。
为啥?
因为数量。
走陆路走私私盐,人背,几十斤而已,马驮,百十斤,一队人马,不要命了走私私盐,一趟才能折腾出多少来?
走水路,一条小船,二三百斤,一条大船,三五百斤,数量虽然不少了,但是终归有限。
但是要是走海路走私私盐的话,得有多少?
来一条海船,往盐场周边一靠,在里外勾结的情况下,你就往船上运吧,三五千斤也是它,上万斤也是它!
等你知道了,派缉私营过去,人家把跳板一收,杨帆出海,你在岸边,除了干瞪眼,还能干啥!?
所以,真正要堵住私盐走私的口子,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了海路。
怎么办?
继续造船!
这就是扬州造船厂的第二步了,造海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