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回城(2/2)
辛评事见了谢直如此做派,心中的那口怒气,早就消散的一干二净,谁没事把脑袋杵在冰水里面,就为了早一点醒酒,这肯定是碰上大事了!既然是让汜水谢三郎如此做派的大事,刚才不过抓了自己一把而已的“小事”,自然根本提不上台面,尤其谢直又是一躬到地,又是行礼,又是赔罪的,他还能说啥,只能把谢直扶起来,嘴里面说着“不必如此”之类的话语。
旁边的杜甫倒是苦了脸,还喝?就辛评事这酒量,俩人都陪不了,现在就剩我一个了,我哪扛得住啊?另外,这不是重点,重点是……
“三郎你要回城?
现在洛阳城已经关闭城门了,街面上也宵禁了……
你还进……”
说到这儿,杜甫自己就停了下来,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的问题,谢直的身份,监察御史!
按照道理来讲,城关落锁,无事不得开启,如果私越,按照律法,是要定罪的,但是这种律法的规定,肯定也有特殊的情况,具体的就不多说了。
具体到了谢直的身上,他身为监察御史,倒是可以叫门扣关,人家开不开没准,不过以谢三郎在洛阳城里面的名声,估计即便不给他开门,也能弄一个箩筐,让他坐到里面给拽上去。
也就是说,谢直以他的身份,倒是可以在洛阳城关闭城门之后入城。
只不过,这样一来的话,肯定特别麻烦,说不定还会有后续的首尾……
但是,不管怎么说,谢直也能入城就是了。
单论起对大唐律法的熟悉,辛评事比杜甫还熟悉呢,一听谢直要回城,几乎第一时间就反应了过来,也顾不得别的,惊讶之余一声追问。
“三郎,你虽然能入城,但是这样的后果,你可得考虑清楚了……有什么事情这么着急,必须今晚吗,明天就不成!?”
谢直摇了摇头,“无论如何,三郎今天都要回城!”
辛评事见他神色坚定,甚至连湿漉漉的衣衫都来不及更换,就知道谢三郎已经打定了主意,难以阻拦他回归洛阳。
不过,他终究还是没忍住,开口说道:
“三郎既然一意如此,辛某也不便多说什么……
不过……还请三郎见谅,辛某要多问一句,三郎回城,可是为了那幽州犯官安禄山?”
谢直点头。
辛评事大急。
“三郎,三思而后行啊!
辛某不知道你与那安禄山到底有何种恩怨,让你一刻都等不了,必须马上回洛阳城处理!
但是,辛某还是要提醒你最后一句。
安禄山身上的案子,非常有可能涉及到了幽州节帅张守珪与朝廷之间的博弈!
他安禄山按律当斩,不得已之下才卷入了这场fēng • bō……
你谢三郎前程远大,卷入这样的fēng • bō之中,一个不慎,就是身败名裂!
所以,我建议你还是躲远一点为好!
这件事……是祸非福啊……”
谢直听了,知道人家辛评事真的是仁至义尽,在自家如此表现的情况下,还能不计前嫌地提醒自己,堪称诤友!
只不过,这件事,他非做不可!
谢直早就想好了。
就因为一个名字,安禄山!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
要不是他当先掀起叛乱,大唐朝也不会硬生生地被打断了上升的态势!
别的暂且不说,经历了八年的安史之乱,全大唐的人口,足足少了一半!在叛军波及最重要的地方,关中、中原,十室九空!
谢直要是不出手,都对不起那些到谢府门口磕头的洛阳百姓!
以前的时候,咱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人家安禄山是堂堂的幽州节度使,麾下人马几十万,他一个小小汜水谢三郎,就算有心杀贼,也是无力回天。
刚穿越到大唐,甚至现在,谢直都是一门心思在朝堂攀爬,然后找个机会外放,好远远躲开安史之乱波及到的地方。
但是,他还真不知道安禄山在没有成为幽州节度使之前,竟然还有这么一次兵败被审的事情!
按照历史的轨迹,他这一趟洛阳之行,自然是有惊无险。
但是,既然谢直穿越千年而来,就断然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如果能把借这个机会杀了安禄山,岂不是能够直接消弭安史之乱?
也不枉谢三郎穿越一回!
只要能杀了安禄山,别说得罪一个张守珪,就是把天子李老三一起得罪了,又能何妨!?
谢直把脑袋杵在冰水里面的时候,就已经下定了决心,即便一命换一命,也要杀了安禄山!
“辛二哥不必多说了,金玉良言,三郎铭感五内!
但是,这件事情,三郎非做不可!
内中缘由,一时之间不便多说,还请辛二哥见谅!”
辛评事听了,无奈的摇了摇头,也就闭口不言了,都劝说到这种程度了,人家不听,徒之奈何啊!
他不说话了,杜甫却开口了。
“三郎,你回城,我拦不住,我也不拦着你。
只不过,我要问一声,那安禄山如今在大理寺关押,你就算回城之后,又能如何,难道你还能在着监察御史的身份,去大理寺大牢中杀了他?”
谢直闻言,摇了摇头,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三郎回城,是要去拜会御史大夫李尚隐。
我要从他手中拿到参加三堂会审安禄山的任务!
那安禄山一介犯官,我就要亲自盯着没有人在其中上下其手、为他脱罪!
大牢刺杀?
子美兄你想多了……
谢某身为监察御史,难道不会用律法shā • rén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