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罚没的妙用(2/3)
谢直的心态特轻松,我就等着你们打擂台的结果,罗县令你要想把通济渠疏通好,你就去河南府闹腾去吧,你打擂台赢了,这些钱就在县衙等着你用,你输了,我就按规矩解送河南府。
戴捕头身在公门多年,哪里还能不明白谢直的潜台词?能给罗县令提个醒出个主意,谢直这就是仁至义尽了,咱可别忘了,这一千贯铜钱,都是人家谢直带着十八名衙役,抄了全城的赌场才凑出来的,要是没有人家谢直,你罗县令想去河南府打擂台还没机会呢不是?
再说了,疏通通济渠,虽然是从裴相那里传达下来的任务,但是真正完成了,收益、立功最大的,还是他罗县令,谢直?刚刚上任,能得一个“稳定后方”的评价已经不错了,还指着从这事上分功劳吗?你连通济渠都没去过,怎么分?不可能的!你干成了,人家没功劳,你没干成,人家也不受处罚,人家能给你提个醒,就是人家谢直看在同僚的份上同舟共济了,还能强求啥?
想到这戴捕头也不多言,躬身一礼,出门了,带着衙役,押解陈五等人直奔通济渠。
谢直看了看时间,下班,回家。
到了家,没想到谢二胖子谢正也回来了,不但他回来了,还从河阴县带了个客人来,谁,原来汜水县的粮商,如今河阴县儒家连锁三号店的合伙人,老何。
谢直一见两人大喜过望,他也是很长时间没见到这位二哥了。
谢二胖子自从回了一趟老家之后,彻底自由了。
跟他爹谢璞说,我正在汜水县跟着祖父大人历练。
跟谢老爷子说,我正在河阴县参观呢,河阴县毕竟是朝廷新置的县,百废待兴,看一看河阴县建立的过程,有助于追根溯源,更有助于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大唐县衙门的运转,对日后入仕当官好处极大。
谢老爷子哪里懂得这里面的弯弯绕?谢正说的可能不错,但是达到他口中的效果,必须要具备一个相当重要的前提,什么前提?你得有相关位置,真正地深入到其中才行!
就以谢二胖子现在一个守选状元的身份,肯定没戏!
谢老爷子也是真的被他忽悠了,定了个半年为期,就真的不管了。
谢正呢,这不就痛快了吗,河阴县儒家连锁三号店,那是咱家的!吃饭休息,听曲喝酒,一码挂账!我家三弟是你们家大股东!
儒家的人谁还不知道这是谢直的亲哥哥啊?就算没有这层身份,人家也是开元二十三年的进士科状元,有这么一位长期驻扎在儒家,这是活广告啊!这有什么不好的?
所以,河阴县儒家上上下下都在曲意逢迎,尤其老何,这位粮商苦于没有官面上资源,自家买卖总是干不大,有了这样的机会,还不赶紧抓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