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梧州制造局(2/4)
自生火铳的出现,将我国使用了两百多年的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发火。
毕懋康记载的是撞击式燧发枪,扣板机龙头下压,因弹簧的作用与火石磨擦发火。这样,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困难,而且不须用手按龙头,使瞄准较为准确,随时都可发射。
燧发枪配有火石自动打火装置,不怕风雨并不须事先火绳点火,发射速度与精确度大为提升。
李兴大为震惊,在他的认知中,明末的统治阶级其实很烂,齐党、楚党、东林党、阉党、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断的党争严重摧残着这个老大帝国的命脉,而那些藩王、勋贵以及士绅阶级则拼命地吸食着这个国家的血液。
然而就是这个老大帝国在王朝的落日余晖下打赢了料罗湾海战,打的当时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退出澎湖,而荷兰则每年赔偿郑芝龙和明朝方面价值十二万法郎的银币。
自古以来华夏就不缺乏开拓进取的人才,无论是科技还是军事方面,大明与其说是亡于流寇,却不如说是亡于宗藩,士大夫阶层,大量的土地兼并使得无数的百姓沦为流民。
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剿之不尽,杀之不绝,无它,民无衣食可养也。
但是这些并不妨碍华夏科技方面的发展,无论是徐光启的《天工开物》还是毕懋康的《军器图说》均是这个时代汉人对未知事物的探索。
“如此,我靖南军可否大力研发遂发枪?”李兴心神百转,良久之后就向周士相等人咨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