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有钱人的烦恼(月初求月票)(2/3)
魏征也觉得自己很受伤,一时不查之下让御史台的名声又失去了几分,还要被人冷嘲热讽,有了辞职不干的想法。
有云浩这个祸害在,御史大夫这个职位快变成背锅侠了。
其他蠢蠢欲动的家伙见事情不妙,全缩了回去。
李二也受了刺激。
云家虽远在天边,但其在朝中的影响与日俱增,想想各种盖在云家头上的那些保护伞他就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很憋屈。
再想想云家手里的实力——还是算了吧,解决眼前的问题要紧。
当下朝廷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当然是花钱!
去年一年的时间里,大唐的开支很大。
北方的铁路和各地的水泥路修建花费了大约三百万贯,西域和西突厥的战事耗费军费差不多也是这个数,完善各地教育、医疗体系开支差不多一百万贯,进口粮食和赈济的开支差不多七十万贯,朝廷的行政支出在两百万贯左右,加上杂七杂八的其他开销,年度支出在一千四百万贯上下。
从这个数据上看,开支的确不小,但国库的收入不减反增。
仅是商税和关税的收入就可以应付这些支出,尤其是进出口的关税,有近八百万贯的收入。
大唐盐业负责食盐和香料的销售,刨除成本,去年上缴的利润达到一百一十万贯。
义仓在稳定粮价之余,也贡献了三十万贯的税收。
商税的纳税大户是南海道,长安,洛阳和登州,总共贡献了六百多万贯的税款。
农税的收入大幅降低,只有不到三百万贯,连武德九年的一半都不到。
农税的降低一方面是朝廷有意的降低了农税,一方面是大量的乡间土地撂荒。
不过有失就有得,流失的这部分农税在商税上又补了回来。
实际上从李二登基,海外开发集团出现,大唐继承自前隋的租庸调的税制就在事实上失去了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