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果然是个比烂的时代(月底求月票求打赏)(2/3)
唐俭的到来让处在大唐兵锋下惶惶不安的高昌百姓心中大定。
按照西域的规矩,他们这些亡国之人会沦为奴隶,如今大唐不仅没有奴役他们,反而是给了他们大唐的户籍,摇身一变成了唐人,错愕之余又欣喜万分。
西域人是很现实的,红果果的丛林法则让他们明白国家强盛的重要性,成为唐人可以让他们在西域不用怕任何人。
高昌盛行佛教,文化的核心还是汉文化,通行汉字,虽然在历代高昌王的引导下对中原并无多少认同感,但相同的文化内核让高昌人成为了大唐对西域战略中最容易解决遗民问题的一个目标。
接下来对待其他西域各国时,大唐就不会这么温和了,奴役和杀戮会成为常态。
高昌灭国对西域其他国家的刺激特别大,尤其是处在沙漠绿洲带上的昭武九姓。
大唐的目的是彻底控制西域的丝绸之路,他们虽然不知道大唐已经有意进攻自己,但他们明白自己就挡在丝绸之路的要道上,既然高昌完蛋了,自己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昭武九姓部落长期处于东、西突厥的统治下,dōng • tū厥早就成了历史,西突厥的莫咄贺带部西迁,九姓部落失去保护伞,想要生存下去,最好的选择就是内附大唐。
历史上他们也是这么做的,颉利被俘后他们就跟着投唐了,大唐未来安置他们特意设置了“六胡州”。
九姓部落除康国以外,其他各部一收到高昌灭国的消息就派出了信使赶往长安,和大唐商谈内附的事宜。
离大唐最近的伊吾收到鞠文泰的死讯和唐军进攻高昌的战况时立刻就放弃了治疗,新任的伊吾王跑到玉门关请见李靖,请唐军派一支部队驻扎到伊吾城去,直接就放弃了治疗。
伊吾无疑是幸运的,从一开始就没有对大唐表现出敌意,因此得到了一个不错的结局。
昭武九姓就惨了,大唐要的可不是他们的内附,而是彻底消弭东段丝绸之路上的不稳定因素。
云家人知道这些异族会在以后给大唐造成怎样的伤害,绝对不会留下这些祸患之源。
九姓的信使还未到达长安,多达十万的关内府兵进入西域,接收了伊吾和高昌,四万人进入唐军通向千泉的后勤补给线,六万人等待向更西的地方出发。
秦琼带着三万关内来的骑兵和四万骑马步兵到高昌与侯君集会合,组成一个十二万人的重装兵团向西横推了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