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确定编制(2/2)
李二又到散布的移民点转悠了两天,然后就拉着云浩、李孝恭、长孙无忌和牛进达进了近卫军的指挥部。
他们在那里一待就是三天。
在三天时间里,他们只做了一件事——确定近卫军的编制。
近卫军奇葩又混乱的编制着实看的人眼花,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也该结束这种状态了。
经过近卫军所有营级以上军官的建议,李二对近卫军的编制做了以下调整。
一、近卫军定员六万人,分为三个部分。
其中三万五千人为陆军,直属近卫军指挥部管辖,另外两万五千人中挑出五千作为各地的卫戍部队,归南翼郡守府管辖,剩余的两万人为适应南洋多岛的地理环境,整编为海军陆战部队,伴随舰队做登陆力量使用。
二、近卫细分编制为师团营连排班六级。
近卫军整体分为十个师,除卫戍部队单独一师为五千人外,其他九个师的人数在七千至七千五百人之间。
师下设三团十营,每团人数在两千人左右,一至九营人数固定在六百人,其他人归到师部直属营。
每团下有三个营,每个营下有三个连,每连两百人。
连下设三个排,每排六十六人。
每排有六个班,每班十一人。
此外,每师还有一个野战医院,一个辎重营,一个工兵营和师属炮兵营,人数加在一起有近一千五百人,但这些技术兵种是不占兵员定额和编制的,近卫军还有一个两千人的指挥部直属的骑兵团也是额外编制。
所以最后近卫军的成军兵力应该在七万七千人到八万人之间。
三、完善军衔制度。
近卫军军衔是云浩参考后世的军衔制度制定的,从下至上依次为士兵,士官,尉官,校官和将官。
新兵入伍为列兵,完成训练一年后升上等兵,三年后可转士官。
士官为部队的基础,分为四级,每两年升一级,服役满十二年后可考核升尉官,考核不过关者强制退役。
尉官以上皆分为三级。
尉官三年一升,校官凭军功和贡献升级,没有年限要求,将官升级靠积累军功升级,但年满五十岁的少将未能升级,则强制退役转入地方。
四、军官级别与职能。
近卫军暂设最高军衔为中将,中将有三人,负责统揽近卫军全局,指挥部改军部,为近卫军最高指挥机构。
各师师长军衔为少将,副师长军衔为少将或上校,领一师所有事务。
团长军衔为上校,副团长为上校或中校,负责团级单位的训练、作战和其他事务。
营长军衔中校或少校,副营长为少校军衔,战时尉官亦可临时担任营级指挥任务。
连长为上尉军衔或中尉军衔,副连长为中尉军衔。
排长为中尉军衔,原则上不设副排长。
少尉属营部管辖,战时可暂代排级职务,平时要在班级单位和排级单位轮岗。
士官基本上都是各班的骨干,担任班长和副班长。
技术士官的岗位针对的是技术装备和后勤,基本不参与队伍管理和近距离的正面战斗。
列兵和上等兵主要的任务就是训练和作战。
以上四项决议很快便通过了,到最后关于退役官兵的决议时突然就卡住了。
云浩见会议陷入僵局,提议暂时休会,留下一脸疲惫的众人,自己陪媳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