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香料岛(1/3)
庖厨论事件的发酵并未因朝堂复工而停止,其影响很快就扩展到了其他方面。
典型的代表就是事儿妈御史台和折腾小能手云浩。
御史台从开年大朝会开始,一直被皇帝压着,半年来只敢弹劾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大部分御史前半年的业绩都没完成,长孙无忌正憋着劲儿等着找他们的麻烦。
正在他们集体犯难的时候,李二犯事了,他们也是受害者之一。
那还客气什么?
弹劾皇帝一次顶得上弹劾三个三品大员,还不用担心被人打击报复,多好的业绩目标啊!
御史们在病床上就写好了弹劾奏章,就等上朝的时候理直气壮的当面弹劾皇帝。
可谁知李二事发之后第一时间就下诏罪己,把御史们一下就给弄哑火了。
皇帝都认错了,你还能把他怎么样?
庖厨论事件尽管在坊间传的沸沸扬扬,但实际上并未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所以朝堂上显得风平浪静,再抓着皇帝不放也不合适。
急得抓耳挠腮的御史们灵机一动,找到了这件事情的两个源头。
第一个源头是进贡海鲜罐头的登州都督李大亮和武安郡公薛万彻,他们辖区生产的海鲜罐头可能不新鲜,变质的海鲜导致了这场坑害了整个朝堂同僚的事故。
关键是这两个人的身份够高,弹劾二人可以完成御史台上半年八成的工作指标。
他们二人有没有错?
错误这种东西,查查总是会有的嘛!
第二个源头就很无厘头了,为了完成业绩,他们竟然弹劾医家和道门医馆医术不精,未能第一时间医治好文武百官,导致朝廷耽误了三天的国事。
证据就是还在医学院打吊针的戴胄仍未完全康复。
登州离得远,李大亮和薛万彻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御史台的业绩之一。
医家和道门就不同了。
华阳子和袁天罡前脚刚一起衣不解带的救回了戴胄一条命,可糟心的御史台马上给他们扣了一个不知所谓的大帽子,两家感觉好笑之余又有些愤怒。
医家比较温和,只是把弹劾他们的御史加入了不受欢迎的名单。
当然,医者仁心,万一御史们生病,求到他们头上,该治的病还得治,而且得尽最大的努力治好,只是治病的过程就不好描述了。
道门的反应就要激烈的多。
这两年道门参与了大唐新教育体系和医疗系统的建立,在民间的声誉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哪里会容人这般诋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