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鞭策(2/3)
“好,我会陆续调集兵器到崖州来,你带几个随从乘剑鱼号回去,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我等你的好消息!”
“谢谢!有劳您了!”
岛津忠久很着急,一天时间都不想耽误,当天下午便带着十来个随从跟着剑鱼号离开崖州,岛津忠时留下来接收那三千人的装备,三天后才带着装备乘坐云家的商船向倭国出发。
搞定倭国人,云浩来到加工车间视察一百匹马力蒸汽机的生产进度。
云浩没有想现在就量产这款蒸汽机,只是想先生产出几台应急。
一方面是橡胶缺乏的问题,虽然第二批前往美洲的船队已经出发,船队规模也大了四倍,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想要大批量应用蒸汽机至少要等到明年的七月份以后,现在加工厂生产的还是各类机床和冲压设备,这是为了继续扩大机加工的规模,为明年大批量生产蒸汽机及其配套产品做准备。
另一方面是不想占用小型蒸汽机的产能,现有的橡胶密封件只够生产不到百台蒸汽机,这些蒸汽机是为了给生产设备提供动力,也是在给接下来的大规模生产做准备,但机加工的产能和技工数量确实有限,刨除兵工厂和钟表厂的工人,可用的机加工人才不足四百人。
他们还要每人带三个徒弟,通过一年的实践让学徒们积累经验,生产小型蒸汽机的过程也是他们教学的过程,因此效率并不高,很难分出产能去生产一百匹马力的蒸汽机。
但是一百匹马力的蒸汽机现在就要用,主要是提供给轧钢厂生产铁轨,以大唐的钢铁产量,想要修一条两千多里的铁路,必须从现在开始囤积钢轨。
铁路可不是说修就能修出来的,在动工之前有许多准备工作要提前做好,轧钢厂只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测绘和钢铁产量才是重点。
测绘所需的水平仪、测距仪等工具已经造出来了,但懂得测距的人却没有几个,没办法,云浩只能写信向袁天罡求助,请道门派一批懂风水堪舆的人过来,培训这些人要比从头教学生容易的多。
钢铁产量方面,云浩兄妹三人加上刘建国,四个人搞出来几套增加钢铁产量的方案,这些方案都是基于十九世纪中后期的转炉底吹碱性炼钢法和碱性平路炼钢法设计的,但是他们都没有直接接触过钢铁生产,所以这些方案还要一一进行验证,这是件很耗时间的工作,整个过程大概要一年半的时间,如果两种技术试验成功,大唐的钢铁生产将迎来质变,产量会翻番上涨,彻底解决铁路和机械普及的一个小瓶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