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棉花生意(3/3)
可见的下场。
在袁公明面见吴大宝之前,已经想明白选择。
第一个选择:干。
第二个选择:干成。
没有第三个选择。
特务处明令不许和上海站有联系,不能获得支持。
只能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才能形成强大的情报能力。
比如可以利用吴大宝,先把钱挣到手里。
然后东海小组可以正常运作。
陈保国当面提出想法,“能不能请求处座帮忙,只要一个电话就能搞定,让江阴立即释放棉花运输船。”
好想法。
但是袁公明觉得很难办。
凭什么长官无缘无故帮助下属办事?
给个理由。
给不出理由。
因为袁公明根本没有见过处座。
只能靠自己。
袁公明拍拍脑袋,“让我想想,1936年江阴发生过什么重大事情?”
“我现在有本事提前知道江阴发生过什么大案要案,可以提前通知江阴当局。”
“要求当局提前行动,采取措施,避免重大损失!”
“我们因此立下大功,也不要奖励,看看能不能通融一下,把棉花运输船放掉。”
异想天开。
陈保国听得是稀里糊涂。
也没想到什么大事。
袁公明隐约记得,1937年发生过江阴泄密大案。
在部队当兵的时候,历史补习课中学过,而且考试过。
1937年南京政府制定笼中捉鱼计划,打算封锁江阴要塞,将进入长江的日本舰船一举消灭。
没料到,政府内部高层出现间谍,将计划提前透露给日本人,日本舰船顺利逃脱,几无损失。
真实的故事。
可惜,袁公明忘记间谍的名字。
不然的话,立即通知南京,立即抓人,提前断绝后患。
袁公明不可能再回到前世,打开电脑,检索资料,看完江阴泄密大案,回来通报,抓捕间谍。
就算抓捕泄密案间谍,和大洋公司棉花走私案没有多大关系。
一个发生在1937年南京,一个发生在1936年江阴。
不沾边。
袁公明更加明白,历史是一天天形成,一天天积淀。
无人能改变历史。
只能认命。
现在袁公明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老老实实地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