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湖中奇阵(2/3)
他又认真看了片刻,叹气摇头道:“唉,看来我易牙海真的老了,这才三四丈就开始看不清了。”
易伯唉声叹气,颇有几分廉颇老矣的心酸,秦明劝道:“此处快到湖心了,想必这些人的藏身之处就在这附近,不如我们下水去一探究竟。”
易伯道:“也罢,我只是担心这些人看不清水下的足迹,找错了方向。不过,此处已到湖心附近,料想与目的地也不会太远。”
荆一飞道:“那还请易伯速速安排鲛兵下水打探。”
易伯点头道:“这是自然,不过往日我等只是打捞湖草,未曾下水,这后湖之下的水深且有暗流,不可不防。”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三片模样奇怪的树叶,正是用金、银、锡打造的桃叶形箔叶,此物叫分水箔叶,专门用于检测水下暗流。大海大江之中,水流常常上下分出几个层次,上面看似风平浪静,一下水却发现乱如沸粥,叫人措手不及。
易伯将这三种箔叶丢入水中,第一层锡叶悬浮在水面轻轻浮动,不曾下沉;而后金银箔叶缓缓沉入,银叶到了一定深度又悬浮在两丈多深的水里依旧静悬不动,只有金箔叶继续坠落,约莫三丈多的地方突然瞬间就消失不见了。
易伯眉头道:“这水下真有暗流,而且速度迅猛。”他回头望了望几名鲛兵,似有些担忧。
一名鲛兵笑道:“易伯你又多虑了,深湖之中常有暗流,我等自小在汹涌海中采珠,区区湖里的暗流又算得了什么?诸位还请放心,我兄弟几人下去探明情况,立即就上来与你们禀报。”
“弟兄们,走吧!”
说罢,船上的十二名鲛兵在腰间系上绳索,口咬短刀,一个个迅速翻身入水,像游鱼一样消失在视线里。
这些鲛兵均来自安南、雷州、琼州等地,他们的祖辈都是十分罕见的采珠人。这些采珠人从小就从深海中打捞珍珠财宝,他们在水下的天赋和技巧世代相传,经过几十代的繁衍和学习,有一些采珠人身体素质开始异于常人,例如身材矮小,心脏紧缩,肺活量增大,能够在水下长时间地憋气,更可以承受十余丈深的水压。
金吾卫每年都会征召这样一批异人,称之为鲛兵。
鲛兵入水,只见水下一片澄净,四周的游鱼、漂浮物都清晰可见。
再往下三四丈,这湖底突然凹陷,像一个巨大的深碗一样出现在水下,这里的水质开始变得浑浊起来,一股强大的水流汹涌而来,绕着这深凹的湖底快速旋转,乍一看就像一道龙卷水柱,紧紧护住其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鲛兵面面相觑,发出几声奇怪的声响,声音锐利如同海豚鸣叫,这是他们独有的水下沟通方式。
众人都在奇怪,这湖里怎么会有如此急的暗流?
后湖临近长江,原本是可以一直通到江里的,明太祖朱元璋在湖心岛上设立黄册库后,就将此处设为皇宫私有水域,再而后就修建了城墙,并添堵了水道,堵住了后湖与长江的连接。只是这地上的水脉挡住了,地下的水脉却谁也不知道,若非今日下来一看,恐怕没有人知道这湖水是如此之深,并且还有一个巨大漩涡水流。
想当年,南京城突发水灾,这水便是从后湖之中涌出,想必玄机就在此处罢!
鲛兵们大为好奇,一个个围着漩涡游动,这样看了一阵,几个人对这一奇异现象终于有些明了,必然是此处有水下暗道连接长江,让浑浊的长江水冲刷进来形成一个水下漩涡,而后又从另一个出口流回长江,由于特殊地形,江水不犯湖水,水质分化成上下两层,上层清澈如泉水,下层则浑浊激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