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真正的英雄(3/4)
炮火密密麻麻地掉落在堡垒中,一个小时之内把西班牙国旗旗杆打断了6次。最后,指挥官托马斯·古拉汉姆(之后是里拉多奇)见抵挡不住,便派一个小分队把幸存者送走。在副官莱福瑞的指挥下,他们占据了一座阵地,可是不久副官就牺牲了。战士们拼死抵抗,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人,才最终放弃了阵地。小船载着幸存者,包括这最后一名战士和英勇的玛塔高达妇女,回到了凯狄兹。
有谁会相信女人也能在战时护理伤兵呢?这样做,确实需要无畏的勇气和高贵的精神。护士往往来自日常家庭妇女阶层。在南丁格尔小姐献身于照顾伤老病残从而使自己名垂青史之前,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护理是一件需要专业培训的事情——它需要聪明、坚强、专注,以及仁慈、同情心和爱心。“据说,甚至书上都这样写道,”南丁格尔小姐说,“每个女人都是一个好的护士。相反,我认为男人对护理的知识知之甚少。”
然而,她把自己奉献给护理职业,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一句话,出自爱心和责任感。她本来根本就没有必要从事如此令人厌烦、如此不为人喜欢的职业的。她是一位优秀的年轻小姐,懂得多种多样的手艺。她是家里的宠儿,逗人喜欢,也是交际圈里的中心。上帝给了她一切使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都幸福无比的东西,然而她放弃了所有这些追求,走上了一条通往痛苦和悲哀的路。她对自己的同类永远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心。她在学校教孩子,看望贫困穷人,当他们生病时则救济他们、护理他们。她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不过是英格兰的一个小角落而已——汉普郡的恩布雷。然而,一个人在太阳底下做的好事,也能在暗中悄悄完成。美好的世界在向她招手,她本应该做镇里其他女孩儿所做的事情,可是她的心灵把她引向了别处。(注:1曼彻斯特主教在欧斯维忒布道时,收到一位年轻女孩儿的来信。她告诉主教下面一些关于她的生活的事情,并问他在这样的生活中是否还有时间做善事:“我们10点钟早餐。早餐占据了一小时的大部分。其间我们阅读来信和报纸上的新闻。之后我们必须回信,母亲希望我替她写请柬或对别人的请柬进行答复。接着我必须去温室喂金丝雀和鹦鹉,并修剪树枝和花。然后就到了着装去午餐的时间。我们的午餐常常在午后2点钟举行。3点,我母亲喜欢我陪她去打电话,然后估摸着朋友们来访了,就回家喝5点钟的午茶。这以后,我们准备开车去公园,然后回家吃晚饭。晚饭后我们去剧院或歌剧院看戏,之后当我回到家里,已经精疲力竭,连自己这一天做过什么都记不清了。”)对不幸者、失落者、被蹂躏者,她怀着浓厚的同情。她看望医院、监狱和管教所。当别人在瑞士或苏格兰或海滨消磨快乐的假日时光时,她却一头钻进德国护士学校或德国医院里。她从零学起,先学习如何使用抹布、硬毛刷、掸子,然后循序渐进地学习护理技术。接连3个月,她日日夜夜守候在病床边,从而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南丁格尔小姐回到英国以后,继续从事她的工作。“女家庭教师医院”由于不懂得如何管理,几乎濒临倒闭,于是她负起了管理这所医院的责任。她忘记了对自己家庭的爱,忘记了乡村里新鲜的空气,全身心投入到哈雷大街那可怕的医院里。在那里,她把自己的精力、时间、才学,全给了她那些病弱的姐妹。虽然医院被挽救了,可是巨大的压力使得她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她不得不抽空跑到汉普郡去呼吸宜人的空气。
然而,一件急待救助的事情发生了。克里米亚战争进入了白热化状态,急需一大批专业护士。伤病员躺在博斯普鲁斯的医院里,少人看护。南丁格尔小姐服从了自己高尚的冲动,立刻赶去救助他们。她上了一艘开往斯库塔利的船。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生命威胁,艰难困苦,船只失事,总之是什么样的危险都有。然而,当责任感推动勇敢精神时,谁会考虑危险呢?南丁格尔小姐几乎是有求必应。她深入到伤病员中间,护理那些受伤的士兵和水手;她安排了一切护理事务,管理着整个医院的大小事情。
在这位英国小姐的耐心看护和救治下,伤病员很快得到了康复。当士兵们看到她俯身拾起他们掉落枕头的身影时,默默地为她祝福。他们不知道该叫她什么,只是称她为“光明小姐”:
睡吧,谁替他圆一个安静的梦?
敌人已离开,他的心思与谁共?
天使不曾来过,
唯有一张美丽的面孔,
在人间里,焕发着生命的温暖!
战士们崇拜这位年轻的小姐,他们禁止一切可能伤害她的粗言秽语;需要动手术时,他们毫不畏缩,强忍住一切痛苦;对她的建议和劝告,言听计从。而她,也十分关怀那些普通的士兵。她不仅对他们个人的喜怒哀乐关怀备至,而且与他们那些英格兰、爱尔兰以及苏格兰偏僻山区的朋友取得了联系,她替他们节省开支。每一周,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替他们发送给家乡朋友的汇款。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莫逆于心的相知之情!
“勇气,说来简单,”她说,“无非就是耐心、善良,以及默默忍受痛苦的力量。一个民族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勇气,比一个普通士兵所表现的,又多到哪里去呢?……就拿一个人来说。如果需要的话,他会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一生都献给了别人——不管是他的女王,还是他的国家,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好人。这比一切禁欲、斋戒、谦逊、坦诚都强过许多。在英国,这种自我奉献而不叫作牺牲的精神,确实什么都比不上。”因而,即使从最普通的士兵生活经历中,我们都能读出许多。
丝坦蕾小姐回到英国以后,就投身于帮助那些士兵的妻子和寡妇。她在约克大街和威斯敏斯特购买了一所房子和花园,建起一个机器洗衣店。她从政府那里取得了一个专门提供军服的合同,从而保证了一大批被遗弃妇女的就业机会。丝坦蕾小姐以巨大的热情致力于安慰和护理伦敦穷人的妻子。在千万个人中,她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人,但那些善良的女人所做的工作与她并无二致。她把终生献给了为他人服务的事业中。她是自我牺牲的化身。至于是否获得他人的嘉许,这并不重要。对那些希望步她后尘的人,她说:“永远别忘记阿诺德医生。对他日志中的最后一条,我每天都重复两次:‘做上帝所愿做的,也别怕别人做你所做的,如果神愿意,它就会如此。’”
好的榜样永远带来好的结果,其他的女人也都走向了同一条道路。在这些人中,佛罗伦斯·利丝小姐,就是一个值得一提的例子。她不仅亲自从事护理工作,而且还教别人科学护理知识。她心中第一次萌发做善事的念头,说起来奇怪得很。这起因于她亲爱的哥哥之死。她的哥哥死于中国上海的一所海军医院里。每当她想起他,想起他在陌生人手中受到的照顾,便感到一种巨大的动力,使她希望为别人做别人为她哥哥所做的一切。
这件事发生在她还是女孩儿的时候。她向已故的威彻斯特主教请教。他说,这么小就从事这种工作未免太早了,“等你的悲哀过去,心灵真正成熟了,才能从事这种职业。”但她的决心和心愿已定。于是她向心目中的真正英雄——南丁格尔小姐请教。从她那里,得到了最好的建议和培训帮助。终于,在3年的等待之后,她进入了圣托马斯医院,开始了护士生涯。不久,她到了皇家大学医院,获得了珍贵的实践经验。为了完成护理知识的学习,她花数年时间跑遍荷兰、丹麦、德国和法国。在德国的凯塞沃斯,经过护理女执事的常规临床训练,获得了从业证书。在法国公共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汉逊的关怀下,她获准在罗马天主教姐妹的指导下进入巴黎第一医院工作。作为一名助理医师,她与奥古斯丁、圣托马斯·威兰乌菲等人合作。姐妹们对她的工作非常满意,而这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快乐。她与她们合作得非常愉快,虽然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各不相同。
姐妹们对她的友好,非言语所能形容。她们对待她,更像是姐妹和朋友,而消除了信仰、国家和世俗生活的差异。除了学到临床知识以外,她从她们那儿还学到了困境中的沉着和乐观,在极端困苦时对万能之主的期盼和信奉,坚定的忘我精神,以及放弃一切既得的属于主的东西。在那儿,她也学会了对于所有那些伺奉和护理病人的人来说值得珍惜的乐观情调。属于利丝小姐最后的也是最可贵的锻炼,是在勒巴佛将军(后来担任了法国国防大臣)的允许下获得的。他的影响使她进入法国军事医院工作。这是一次具有双重收获的锻炼,在这儿,医院主管、已故的米歇尔·勒维将军对她的进步产生了兴趣。这位将军称自己是克里米亚的南丁格尔小姐的“同志”,由于后者的原因,他使利丝小姐通过了一系列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他承认,这比可能给予任何一位法国护士,或者通常而言给予任何一位英国女人的训练,要严格得多。然而,从米歇尔·勒维将军那儿得到的实践经验,是如此之宝贵,以至于在她以后的从业生涯中,从来就没有忘掉。
经过这次长期的护理见习之后,她回到英国。不久法德之战爆发,报纸长篇累牍地报道这次残酷战争的结果。胜利的一方无情地屠杀伤病员,或者任由他们死去。他们成千上万地躺在露天里,缺少护理,也得不到救治。利丝小姐的心被仁慈和同情触动了。她立刻出发来到欧洲大陆,随同而来的还有3名德国小姐,不过不久之后她们分道扬镳。利丝小姐穿过比利时来到科隆,在这里,她看到伤病员一排排地躺在车站的平台上,孤立无助。经过科布伦兹、特里维斯,她到达了目的地迈兹。这是她下船之后的一次艰难行程。在一片混乱中,她丢掉了包裹,只身来到了这里。
这时,巴扎雷元帅正带着一大批部队在迈兹驻扎。弗里德雷克王子向这个城市增援了一支由德国人和巴伐利亚人组成的部队。利丝小姐被指定到玛拉格的一所医院里工作,这儿正处在增援部队的后部。她到达指定地点后,发现所谓的医院不过是一个废弃农场,所谓的病房只是几间谷仓。这是一个极为糟糕的地方,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护士们睡在用稻草填满的布袋上。药品和食物奇缺。最主要的病症是斑疹伤寒热,这是由于战壕潮湿所致。这所传染病院里只能容纳22张床位,因而总是人满为患。
一所乡村医院的护士,工作上当然没有轻松可言。热病患者被抬进来时,她们首先得把他洗刷干净。从战壕里出来的人,脚上的泥巴都结成了硬块,因而护士们必须在清洗之前把泥土刮下来。清洗后,患者被放到病床上,开始行医用药。有时,护士们得清洗病人黑乎乎的嘴巴,有时则要帮助他们洗净全身。晚上,病人常常说梦话,护士们就用湿毛巾替他们敷头,或者替他们洗手净脸,并把床铺移来换去,以免弄痛他们。而这一切,都是在一个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
病人有时会变得狂躁不安。利丝小姐讲述了一则自己在迈兹热病医院发生的故事:一天晚上,她一个人值班,楼上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她爬上楼,发现一个狂躁的士兵正在拼命打门。这个可怜的人盼望回到家里,见到他那位“文静的多嘴多舌的人”。她叫来另一位病人帮忙,告诉他明天就会回到家里,这才把他重新弄回病床上。楼下另一位狂躁的病人,这时正从床上的枕头下抽出一把刀。利丝小姐连忙冲过去,把刀抢过来。原来枕头底下一直放着一把刀。她把刀藏在偏僻的地方,外科医生一回来,她就恳求他,以后千万别把她一个人留在医院里值夜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