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最后的“保皇派”(3/4)
当时社会上什么传闻都有,其中有一种认为曹cāo • bī荀彧杀伏皇后,荀彧不干,于是自杀。这种议论由寿春逃到江东的人告诉了孙权,孙权深信不疑,他以告示的形式广泛宣传。消息又传到了刘备那里,刘备知道后痛惜不已:“曹操这个老东西如果不死,天下就没有安宁的时候了!”
荀彧死了,搬走了面前最大的政治障碍,曹操可以放心地推行他的政治改革了。
曹操立即着手这些改革,第一步就是恢复了酝酿已久的九州制,主要内容是:撤销幽州刺史部和并州刺史部的建制,将其所辖郡国并入冀州刺史部;撤销司隶校尉部、凉州刺史部,将其所辖郡国并入刚刚成立的雍州刺史部;撤销交州刺史部,将其所辖郡国分别并入荆州刺史部和益州刺史部。
东汉原有十三个州刺史部,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只剩下兖州、豫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冀州、益州、雍州九个州刺史部,与“禹贡九州”相比差别只在益州刺史部一地,“禹贡九州”没有益州而有梁州,而这两个州指的是一个地方。按照新的行政区划,目前曹操控制区的范围包括冀州、兖州、豫州、青州的全部,以及雍州、徐州的大部,荆州、扬州的一小部,孙权拥有扬州的大部以及荆州的一小部,刘备拥有荆州的一部分,刘璋拥有益州,另外现属于冀州刺史部的辽东一带有公孙氏的割据势力,而原交州刺史部的大部分地区也处于割据状态。
完成这项工作,紧接着是爵位制改革。
建安十八年(213)5月,献帝派御史中丞郗虑持节前来邺县,拜曹操为魏公,这是继王莽的安汉公之后两汉又一次有了“公”这一爵位。根据献帝的诏书,魏公曹操的食邑范围不仅包括已拥有29个县的魏郡,还包括魏郡周边的其他九个郡国,即河东郡、河内郡、魏郡、赵国、中山国、常山国、钜鹿国、安平国、甘陵国和平原国,幽州和并州撤销后,它们都隶属于冀州刺史部。
这十个郡其实就是国中之国,姑且称之为“魏公国”。
郗虑一行带来了献帝为册封曹操而发布的长篇诏令,这篇诏令文辞华美,相传为供职于尚书台的陈留郡中牟县人潘勖所作,他是有名的碑颂高手。
诏令叙述了曹操的所有功绩,颁布了建立“魏公国”的命令,同时明确曹操以魏公的身份仍兼任丞相和冀州牧,又加九锡,具体内容与王莽的九锡大致相同,只是稍有区别。
恢复九州制、五等爵制,又加九锡,这一连串的政治举措密集推出,令人震撼,但由于前期做了大量铺垫工作,大家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加上荀彧已死,所以这一次并没有听到什么反对之声。
但曹操本人却表示辞让,他接到献帝的诏书后说:“接受九锡,建立国家,这是周公这样的伟人才能完成的,汉初七个异姓王都跟汉高祖在当老百姓的时候就共同起事,建立王业,功劳巨大,我怎么有资格跟他们相比?”
当然这只是客气客气,费了那么大的劲,又是改行政区划,又是四处做工作,哪有不接受的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