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修堤坝(3/3)
第二季稻子栽完都是七月初了,就进入了农闲时候,玉莞让张义富在张家村和附近村里招了些人手,也开始了水坝的修建。
张家村要盖水坝,这可是近百年的大事,连郡守都惊动了,水坝开建的当日,还亲自来培土奠基祭河神,说着一定要将此种利民之举记入县志,临走时还悄悄把玉莞叫到了一边塞了个盒子给她。
郡守的举动让张家村众人都联想纷纷,脑袋灵光的几户还找到了佟北来,捐钱捐物,只求修建好了之后县志上能提上自家的名字。
这些财物玉莞让钟灵找来村长,点清后都交给村里统一管理,也承诺了捐钱物的人家,到时会按照捐款、捐物的多少报给郡守记录县志,并在水坝的起点还会立一块碑来记录大家的功德。
这一消息一传出,村里人纷纷跟风起来,进县志立碑啊,比考上秀才还出名的事情,村里有点富余的人家都拿出不少银子捐到族里,指明了要参与修水坝,没有钱的人家,也得到了玉莞的应允,同意以劳代钱,也给他们记上一笔。
“乖乖,这个法子好啊,你之前还担心钱不够,现在这些人捐款捐物的,咱家可以少出一点了吧?”
佟瑞辰抱着熙儿在玉莞的绣房里走来走去,正哄着她睡觉。
和村长、族长谈定建水坝的事宜后,玉莞就有些后悔,因为要赶工期,又要新开采石灰岩,就不免要多请人,虽然划了一千两进来建水坝,她总觉得不够用,和卢先生预计了下总的支出,把自家剩余的银子都划进来,还是差了一截,搞得玉莞好几天都睡不着觉,最终还是决定进城找晨蕊借银子。
晨蕊得知后,不仅借了一千两银子给她,还带她又见了郡守,得知张家村要修堤坝,还不用郡里出钱,郡守和主簿、典史等人略一商量,就决定要来捧场,也应下记入县志的事情,不得不说,长时间在官场上混迹的人,政治觉悟就是高,流芳百世的事情一下就想到了。
张家村修堤坝奠基得到郡守的亲自出席,在十里八村也是有面儿的事情,其他村的人也蠢蠢欲动,凡是沿江的村子都动起了心思,像程家村、少河村等富裕点的村落都开始建水坝,而穷一点的村子则多置办了些沙袋加固河岸,不管成效如何,在郡守的政绩上可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银子是够了,也不用把作坊的备用资金挪出来了,不过,会是哪位贵人?”
玉莞用手敲着郡守当初给她的盒子,里面放着几张银票,有两千两,郡守说是有位贵人也想积德纳福,捐赠给张家村修水坝的。
瑞辰把小熙儿哄睡了,也走过来看了看装着银票的盒子,说道:“既然不愿提及姓名,要不就在碑上留贵人二字,要不就以咱家的名义捐,以后知晓是谁了再还吧。”
“这种利民的好事,还是给人留个名吧,我这就把银子给村长送去。”
玉莞也不再多想,两千两对于他们来说是个大数目,对于富贵人家来说可能是几样首饰的钱,趁着天色还早,她带着瑞辰就把钱给村子送去了。
自从水坝有了郡守的亲自奠基,张氏一族也非常看重,族里还委派了一个族老专门掌管这捐赠的财物,一个族老和村长、佟北来一起主持修建水坝。
张翠莲还没出月子就听说了村里要修水坝,一开始是嘲笑玉莞他们人傻钱多的,后来看着村里人家都在积极的出钱出力,心思也活伐了,不仅派了人去永阳县张义诚那里送了信,还支了丫鬟回程家村找程黄氏要钱。
从程黄氏那里要了五十两,张翠莲是打着要捐给村里的旗号,但钱到了她手里,却没有捐出去,私自昧了下来。等到张义诚派张四送了一百两回来后,她倒是硬要张四把她的名字也跟着张义诚记在族志上。
张四带着银子回来就找了族长,一百两银子,不仅要记上张义诚、张仁齐、张伯礼、张翠莲的名字,还把他自己、他自家老头子都记了上去,同时还传了张义诚的话,他要代表张义诚一起主持修建水坝,而且还是总指挥。
捐钱捐物族里最近收了不少,建一座水坝已经绰绰有余了,但如果张氏子孙有这样的好意,族里也愿意接受,不过张四嚣张跋扈的样子和话语,让张氏族长当场就怒了,连人带银子把他赶了出来。张四看着局势不对,慌忙找了张翠莲商量对策,最后在张李氏发泼耍混下,族长才不胜其烦的收下银子,言明他们不许插手修建水坝的任何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