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复国 > 第354章 太师的对联

第354章 太师的对联(1/4)

目录

大林使节刘成通到了成都以后,西蜀国主孟昶不知使臣所来何意,索性把这些使臣晾在一边,先锉其锐气,然后再见面不迟。

于是,除了礼部侍郎孟升偶尔露面,大林使节就在客房内无所事事。刘成通倒很沉得住气,既来之,则安之,每日到西西蜀礼部衙门去催问一次以后,就带着手下周游在成都府,成都府少经战火,繁华之处犹过大梁城,使团众人似乎皆沉醉于成都府的风光与美酒之中。

成都是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西蜀国开明王朝迁西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义,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四川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西蜀、广汉、犍为四部。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

西汉之时,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人口达到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此外,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杨雄、王褒是当时最有名的学家。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西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西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

大武年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大武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西蜀主孟昶自小喜欢芙蓉,即位以后,在城墙上遍栽芙蓉。使成都四十里绵绣,故而,成都也被称为蓉城。

如此名城,如此胜景,让见惯了大漠风沙的刘成通一时如入仙景。若不是有任务在身,或许他会乐不思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