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关门放狗(3/4)
“大王请放心,只要粮价、布价不涨,建康城里物价就乱不起来。”
李笠依旧信心满满,“新税制,之前在饶州和徐州实行过,经过不断地完善,而不是突然拍脑子想出来的。”
“这个制度经过实践,有着许多经验教训,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以及可能利用的破绽,都已经逐一修正。”
“他们即便诡计多端,能用的招数也就那些,掀不起大浪。”
说到这里,李笠笑起来:“第一阶段,他们抗拒不了,那就意味着第二价段开始后,他们的挣扎是无谓的。”
“税关,现在已经把进出建康的物资和通道管起来,如同把院子的各门安上了门扉。”
“现在,我们关门放狗,他们再怎么叫骂、踢打,也依旧被关在建康这个大院子里,闹不起来。”
萧绎又问:“那,废案,真的不可行?有许多人觉得这废案不错。”
“大王,废案乃饮鸩止渴,刚开始实行时,确实收效显著,然而时间一长,弊病就会愈发明显,届时,无论行商还是坐贾,都会深受其害。”
李笠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建立一个新制度时,就一定要从长远考虑,不能贪图一时之利,却遗祸后代。
“下官以为,这废案若实行,到最后,最吃亏的,还是寻常百姓。”
住税(营业税)的征收,自古以来都是各难题,即便是在现代也不例外。
要征税,就得先核实对方的营业额,方法是查账,问题就出在这上面:店家必然有阴阳账簿,必然做假账。
税务机构,如何能尽量掌握该店家的真实营业额?
若征税成本过高,根本就无法执行下去。
且必须保证税吏的公正无私,以及解决有靠山的商家查账难的问题。
对此,李笠采取的策略是两步走:
第一,控制城池周边税关,确保过关的货物,都在税务机构的监督之下,并对其估值、定税、征税。
第二,在控制了税关的基础上,建立由官府监管的交易市场,将城内坐贾组织到交易市场里,直接和携货过关的行商交易。
即强制过关行商与城内坐贾在交易市场交易,实现货物的分销、集散。
如此一来,官府以较低行政成本,掌握了相对准确的交易额,以此对“一级分销商”进行征税。
而不是把税吏撒出去,找下级分销商(坐贾)征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