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压榨(3/4)
李笠为了给徐州‘找财路’,决定在无法大面积种植粮食的徐州地区,大面积种植“油菜”(油用芸薹)。
然后利用水力优势,办起榨油作场,靠着大规模种植、收获的菜籽,压榨出菜籽油,部分自用,部分对外出售。
以此换取粮食、利润。
这个时代,菜籽可以榨出许多油的芸薹,不止一种,每年的二三月份种在旱地,只要勤浇水,到了五月就能收获菜籽。
种植周期短,抗天灾能力不错,也不怕齐军秋天来袭时颗粒无收。
而大规模种植油菜的结果,就是油菜成为经济作物,菜籽油成为“徐州特产”,物美价廉,大规模外销,换回粮食。
也正是因为有了相对廉价的食用油,诸如‘油条’这种油炸食品,才会在寒山风靡,并沿着泗水,向沿岸城池‘推广’。
段玉英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原来食物上面,可以做这么多文章。
李笠继续说下去:“其实,徐州这里只是依葫芦画瓢,因为鄱阳那边,早几年就开始大规模种植油菜了,无论是菜农还是榨油作场主,都因此致富。”
“所以,我们才能立刻弄来大量种子,在徐州种植油菜,并且有老练的菜农进行种植指导。”
“等打完接下来的这场大战,我想,齐军短时间内不会再来,那么,油菜的种植面积会更大。”
“届时,徐州菜籽油会销往更多地区,名号,一定会更响亮。”
听得李笠提到“大战”,段玉英忽然担心起来:“三郎,若率军出征,一定要小心。”
“放心,我会注意的。”李笠笑道,握着段玉英的手,“我若出征,你自己也要保重身体。”
段玉英应了一声,但心中担忧却依旧挥之不去。
今日有前方急报传到寒山,齐军分几路南下,兵锋不仅指向徐州,还指向淮南,梁、齐两国间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李笠作为徐州刺史,肯定是要率军出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