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4(1/2)
家暗忖。见主子仍然盯着那个小人看,刘总管再次躬身问道:“主子,老奴这就找人将他赶走?”
听到刘总管的话,寒王收回了目光,用不带一丝感情的声音说道:“不必。”
刘总管不禁心中讶异,却不敢表现在面上,恭敬地应了,退回到原来的位置,继续假扮老僧入定。
过了一会儿,见主人又像刚才一样闭目养神,恢复成了纹丝不动的雕像。而湖边的小人除了偶尔小心的翻动书页,再也没有其他大的动作之后,刘总管一颗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盛夏的中午这样相安无事的度过了。
冰山王爷的爱人正文第十一章祸起
进入三伏天,天上就像下火一般,热得不得了。即使像唐宋这样一抱起书就会物我两忘的小书呆,也被像火焰山一样的高温搞得有些心浮气躁,书也看不大进去了。
但自从那日唐宋在闲逛时发现了一片小湖之后,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唐宋中午一般都会呆在澜沧阁,平时除了回住处和去刘昱那里借书,就很少在王府里面逛了。
这天唐宋实在受不了澜沧阁里的闷热,抱着本《世说新语》就出来找阴凉的地方。不知是福是祸,唐宋很快就在澜沧阁东南方向发现了那片小湖。
湖里开着娇艳的荷花,令人赏心悦目。湖边又有茂柳垂荫,实在是一块清凉胜地。再加上湖边十分清幽,人迹罕至,更是让唐宋欣喜若狂,后悔怎么没早发现这个好去处。
找了棵茂盛柳树下的控诉空地坐了,唐宋心里的烦躁之气顿消,很快就全身心投入到书中新奇的世界中。丝毫没有发现自己误打误撞闯入了王府主人休息的地盘,并顺便改变了自己本来可以平静的生活。
五日了,那个青衣小人已经连续五日来湖边读书了。
因为唐宋母亲的那一个响头,所以刘总管对唐宋的印象特别深刻。同时为人父母,刘总管也能体会到唐母的一片爱子之情,所以在安排唐宋工作时,有意照顾唐宋,把他安排到最清闲的澜沧阁去了
刘总管知道唐宋必是熬不过三伏天的酷热才跑到湖边来的,见他每天只是安静的看书,而且主子也没有赶人的意思,索性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去了。
可是,连续四天都安安分分的唐宋却在第五天的时候出了问题。
这天唐宋来时,寒王只是睁开眼看了一下,就没有再理会。唐宋刚开始也是像之前一样安静的看书,但一会儿之后,他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想必是看到了什么好笑的地方,一时情不自禁。
唐宋的笑声很好听,既不是少女一样银铃般的甜笑,也不是变声期少年公鸭一般的笑声,而是像玉石相击一半,清脆悠扬。
但是不管笑得多好听,只要打扰到了王爷的清静,就是死路一条。
在寒王府供职三十多年,寒王几乎是刘总管看着长大的。而刘总管所知的寒王最讨厌的事中,有一项就是讨厌别人打搅他的清静。
记得寒王十五岁的时候,有两个小丫鬟在他午睡的时候嬉笑打闹,吵醒了他,被他当场罚了四十大板,差点把两人活活打死。后来还是刘总管求情,才饶了两人,但也将两人赶出了王府。
从此,王府就再也没有下人敢当着寒王的面笑闹了。
果然如刘总管预想的一般,寒王在听到突然的笑声后,一双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睛立刻睁开,一下子攫住了笑得好无所觉的唐宋。
看到主子难得皱成“川”字的眉头,刘总管头上冷汗直冒。在他看来,主子定是在苦恼用什么方法将唐宋挫骨扬灰,使他生不如死。
寒王紧皱着眉头思考了好一会儿,万年面瘫的脸上闪过罕见的困惑表情。就在刘总管考虑要不要替唐宋求情的时候,寒王突然发话了。
“带他过来。”
冰山王爷的爱人正文第十二章问题
当突然被告知寒王要见他的时候,唐宋感觉自己突然掉进了冰窟窿。明明是大夏天,唐宋却感觉自己全身好像被冻透了。
战战兢兢的跟在刘总管的背后,唐宋上了飘飘荡荡的浮桥,向着湖中心的凉亭走去。
走在浮桥上,唐宋感觉像是走在万丈悬崖间的钢丝上,随时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尽管这种漂浮不定的感觉很难受,可唐宋却希望这桥永远到不了头。因为在浮桥的尽头处,他已经看到了那个经常会在他噩梦中出现的恶魔。
虽然骄阳似火,但寒王脸上的寒冰却没有丝毫融化的迹象,一如一个多月前的那一晚。
唐宋觉得更冷了,上下牙关也不自觉的开始相互打架。越是走近寒王,那股子寒冷的感觉越是鲜明,中间夹杂着微微的痛感,从已经愈合的下身传来。
但不管唐宋怎么祈求,浮桥还是很快就走到了头。走进凉亭的唐宋脸上露出像上断头台一样的悲壮表情。
“主子,人已经带过来了。”刘总管像仍然闭目养神的王爷禀告完,就退到了软塌后,同时像仍然呆立的唐宋使了个眼色。
唐宋会意,赶忙双膝跪倒,用有些颤抖的声音说道:“小人唐宋见过王爷。”
过了半晌,寒王没有睁眼也没有说话,唐宋只好干跪着,动也不敢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