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也无风雨也无晴(2/3)
原本素来桀骜的王通这时也恭恭敬敬地向黄明远问询道:“先生可有何以教我?”
黄明远不好大包大揽,给王通讲解经学,那会暴露自己的底细,但也不能完全推脱,这样会显得有些畏惧。
因此黄明远乃说道:“仲淹想求什么?”
王通乃问道:“先生以为,为人者,为国者,如何平息诽谤、攘除谗言奸佞?”
黄明远说道:“无赦之国,其刑必平;重敛之国,其财必削。闻谤而怒者,谗之也;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绝去媒,谗佞远矣。”
黄明远的意思便是告诉王通听到诽谤就发怒的人容易中了进谗言者的圈套,听到称赞就高兴的人容易为阿谀奉承的人所利用。如果去掉这些毛病,谗言奸佞就会远离而去。
此言正入王通之心。
此时的王通完全将黄明远视作一个学问渊博的大师。实际上黄明远祖父是当代的儒学大师,黄明远家传深厚,本身学识并不差。而且后世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见闻颇广,对于儒学也是造诣颇深。因此黄明远哪怕见到朱熹、王阳明,也能与对方侃侃而谈理学、心学。对于还显稚嫩的王通,谈论起一些鸡汤来黄明远真的就是全方位的吊打。
二人对坐,谈了一些经学道理,黄明远殚见洽闻,泓涵演迤,文章典故,信手拈来,哪怕是对其无比熟悉的陈远,也是大吃一惊。到最后傅奕、王通、薛德音、盖文达皆是目瞪口呆,惊为天人。
这时候王通也终于放下心中成见,要以弟子礼侍黄明远。
黄明远笑着拒绝了王通的拜师,他本来对儒学兴趣并不大,只是因为后世养成看书的习惯,这辈子没别的书看,因此对儒学涉猎才广泛。他也不想再成为儒学大师,一代文圣。今日有王通、傅奕等人替自己扬名,想来用不了多久山东世家便会知道自己不仅仅是一介武夫。
这个时候的地位还不仅仅是官职、财富的计较,只有在文化上压制对方,才能使山东世家所折腰。
此时雨已经停了,在亭子上眺望,便可看到骊山下的全景。此时雨过天睛,云开雾散,骊山似一匹青色的骏马,青翠欲滴,清晰可见,在夕阳下披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更显得琉光溢彩,抚媚动人。
黄明远不由得大声吟道:“日暮夕阳红似火,疑似烽火自西来。”
黄明远向几人辞别,临别之际对王通说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若是想求得真正的学问,当体验清贫的生活。先人之弊庐足以蔽风雨,薄田足以具粥,读书谈道足以自乐,勿复其他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