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秘不发丧(2/3)
“依我之见,我们暂且封锁消息,暂时以‘擎天柱’为首,代替二当家发送盟主命令。等到义军齐聚,将这上下尊卑的事情定了下来,万众一心,方可发丧。”
张慎言本是久历宦海,老谋深算。历朝历代皇帝驾崩,新皇登基之前,若是政局不稳,常常都采用这种“秘不发丧”的手段,封锁消息。
等到把政局稳定下来之后,在光明正大的办理丧事,都是成熟的政治手段。只是义军之中,都是出身低微之人,政治敏感不够,哪里能想得到这种法子?
更何况,即便是张慎言把这个办法说了出来,众人也只是觉得这个手段确实不错,却未来得及深思其中利弊。
其实所谓“三十六营盟主”之位,严重点说不过是众人推举出来的挡箭牌而已;哪怕往好处说,也不过是义军众统领在官兵压力之下,勉强形成的松散联盟的共主罢了。
二当家“紫金梁”哪里具有私下相授的权利?恐怕及时当初的大当家王嘉胤也没有这个本事。
按照正常历史轨迹,所谓的“盟主”,基本是都是义军之中实力最强、名望最高之人担任。
只是如今大当家王嘉胤、二当家“紫金梁”先后战死,一时群龙无首而已。
而在二当家“紫金梁”临死之际,务虚道人多次鼓吹张顺功绩,有暗示他本朝诚意伯刘伯温曾经留下了“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的谶纬之言。
本来二当家“紫金梁”临死之前,只是勉强同意了务虚道人的提议,准备把盟主之位让与张顺。。却并无准备让麾下“左金王”、“革里眼”认张顺为主,鼎力支持此人的打算。
结果他听到张顺自称“姓张名顺,字逆取”的时候,才“灵光一闪”,意识到那句谶纬之言便应在张顺身上了。所以才有了“左金王”、“革里眼”认主之事。
本来他们哪怕遵守了二当家“紫金梁”的遗言,支持张顺登上盟主之位,日后少不得另立一营,自主行事,就如同当初的“闯将”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