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背锅大侠卢象升(2/4)
而且陈新甲最新上报的战绩里,三千多俘虏一个不少,但是鞑子首级变成了数百,藏起来的鞑子首级准备干什么用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看来陈举人也不是愣头青嘛,这是不准备吃独食,要和光同尘、提携同僚了。
这些官员贼精贼精的,趁着大权在握,陈新甲还有求与他们,提出了购买部分鞑子首级的想法。要知道现在可是僧多粥少,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好在陈新甲手握大量首级,这个时候也比较好说话,一人卖了五个首级给他们。实在不能再多了,后面还有很多大佬没开口呢。
勘验官们也很识趣,勘验结果出来得又快又好,皆大欢喜。
随着京师戒严的解除,朝廷的工作重心开始变化。面对一片残破的京畿之地,朝中官员们不是想着怎么去救济百姓、恢复秩序,而是忙着秋后算账。
这次损失这么大,肯定要有人承担责任,崇祯的满腔怒火也需要找人发泄,大家都忙着推卸责任和打击异己,实在是没有空去管泥腿子们的死活。
首辅刘宇亮已经向崇祯递交了辞呈,但是崇祯还没有批复。
与历史上相比,现在刘宇亮的处境要好得多,毕竟有几场胜利为朝廷遮了点颜面,不至于连底裤都露出来了。
不过刘首辅的日子依然不好过,内阁辅臣薛国观和杨嗣昌对他多有不满,又嫌他阻碍了自己上进,发动手下的御史言官疯狂攻击刘宇亮,将清军入寇的责任都往他身上推,让他有苦难言。
谁让他是百官之首、内阁首辅呢?国家出了问题,自然要找他出来负责,总不能找崇祯吧。
而如今在京师里风头最劲的重臣非杨嗣昌莫属,连内阁位次排在他前面的薛国观都比不上。究其原因就是杨嗣昌推举的陈新甲这次牛13大发了,连带着他这个举主也跟着沾了光。
自从鲁若麟全权让陈新甲处理战功的分配问题,陈新甲就给杨嗣昌写了信,征求杨嗣昌的意见和想法。
杨嗣昌也不是孤家寡人,也有一些小弟和门人的。加上盟友和合作伙伴,对战功的需求是极为庞大的。
陈新甲的开平大捷传到京师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打起了主意,想要在里面分一杯羹。陈新甲不在,他的举主杨嗣昌就成了最好的拉拢对象。
结果这个热乎劲还没过去,冷口大捷又传来了,而且这次更加夸张,还有众多的俘虏。
陈新甲声名鹊起的同时,杨嗣昌也水涨船高,不但崇祯对他更加宠信,朝中大臣巴结得也更加厉害了。
捧高踩低本就是官场常态,何况杨嗣昌手里还有大量的军功在手。只要陈新甲在请功的折子里多加上一句话,甚至是一个人的名字,那个人的仕途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样的诱惑很少有人可以抵挡的住。
杨嗣昌毫不客气的给陈新甲回信,直接要走了一千枚首级的分配权限,还有几个需要加到捷报里的官员名单。这些首级拿出去是巨大的人情,可以大大的稳固杨嗣昌在朝廷中的地位,拉拢大批的盟友。
在京师里有资格可以与杨嗣昌进行交易的只有朝中的大佬或者某个派系的领袖,一般人根本就进不了他的门。
除了这个暗箱操作的功劳交易,京师里另一个热门的话题就是朝廷即将拟定的惩处名单,很多地方大员、实权武将都在这个名单里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