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王对王(2/4)
很快到了第二天中午,多尔衮和卢象升来到了预定的交换地点。
论排场,多尔衮可比卢象升强的多了。织金龙纛高高扬起,还有相应的幢、幡、旗、旌、华盖、执扇等,这还是因为此时是战时,很多仪仗简化了的缘故。满清的很多礼仪都是仿照的明朝,不过现在不是特别重视这些罢了。毕竟战争是满清的主旋律,礼仪之类的东西还是能省则省吧。
其实多尔衮入关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带什么仪仗,他是来打仗的,不是来游山玩水的。骑马多快活,要什么仪仗啊。这些东西其实都是朱由枢的,直接被多尔衮拿来使唤了,反正都是亲王的东西,大家等级都一样,不存在逾越和掉价。
其实真正的亲王仪仗比现在看起来的更加庞大和复杂,看起来很威风,其实也忒繁琐和累人,不是重大的场合也没谁愿意摆出来。因为不但别人难受,自己同样不能有分毫逾越规矩的地方。当然这条在满清王爷们身上不存在,都是行伍出身,自由惯了的,他们也就是在皇太极面前显得规矩一些。至少那种亲王们的养尊处优、高贵大气在他们身上还没有养出来。
被夺了仪仗的朱由枢虽然也穿着亲王龙袍,但是与意气风发的多尔衮不同的是,朱由枢整个人都处在一种紧张之中。能否重获自由就看今天了,生怕出现什么意外的朱由枢一路上患得患失,精神都有点恍惚。
他的儿子们也都在队伍里面,除了可怜的朱慈赏。
明军这边明显人要多很多,主要是因为他们需要交付的俘虏太多。大家都遵守了规则,除了该带的人,其他的都没有带,并没有耍什么花招。
卢象升看向对面的多尔衮,神色非常复杂,痛恨、欣赏、佩服、羡慕,不断变幻着。
正是这个往日不起眼的东北小族,折腾得大明欲仙欲死,几次破关将京师掳掠一空,让大明的脸面都丢尽了。如今更是打到山东,连济南城都破了,还把大明的亲王也抓了。大明的脸面已经不是丢不丢的问题了,简直是被满清扔在地上在用脚踩。
偏偏整个北方的明军还拿他们无可奈何,即使站在敌对的立场,卢象升对多尔衮的处境也心底里暗自羡慕。哪个领兵的将领不希望自己掌握大势和主动,来去由我,是打是走自己说了算,这才是最好的作战条件啊。
反观卢象升一直追着多尔衮的屁股跑,好不容易攻下了李家庄还不敢走,在这个并不险要的地方求着多尔衮来攻。否则那么多的城池可以守,哪个不比李家庄强啊?还不是怕多尔衮嫌难度太大拍拍屁股走人,去其他地方祸害,到时候卢象升只能继续追上去,那卢象升连李家庄这点地利都不会有了。
如今的卢象升就是摆出一副求挨打的姿势,还不敢让自己看起来太强壮,免得满洲的大爷们不敢光顾。
多尔衮同样在大量这卢象升一行。
处于正中位置的卢象升当然是明军的焦点,卢象升的形象很符合多尔衮的猜测。严肃、端正、威严,加上体格健壮,孔武有力,和一般的大明文官截然不同。
卢象升身边的黄济同样非常显眼,因为他明显比其他人年轻的多。而且看向多尔衮的眼神没有紧张和惶恐,更多的是兴奋和跃跃欲试,而且更加自信,似乎完全没有将多尔衮放在眼里,气质完全迥然不同,让多尔衮感觉非常有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