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俘虏换德王(3/4)
内阁初步拟定的旨意是将卢象升捉拿回京问罪,麾下兵马交由高起潜统领,继续与清军作战。
在朝中大臣们的心中,有了卢象升这个重量级的背锅侠,崇祯的怒火也该发泄的差不多了,至少自己等人应该可以摘出来了。
崇祯则有些犹豫,他也不傻,自从清军入关以来,各地都是城池被破,军民被杀、被俘的消息。唯有卢象升上报了两次捷报,累计斩杀鞑子四千有余,是唯一的亮点。如果此时将卢象升治罪,还有谁能力挽狂澜、抵抗清军?
只是朝中大臣们众口一词,都将罪责推到了卢象升身上,即使是崇祯也难违大势,做皇帝也是不能随心所欲的。
就在这时,卢象升请罪的折子到了京师。既然连卢象升自己都认为自己有罪,这更加坚定了朝中大臣让他背锅的想法。
但是卢象升折子里请求用鞑子俘虏换回德王一家的想法在京师中引起了争议。
那些头铁的御史言官、科道给事中们当然不会同意了。
在他们眼里,六百多的满清俘虏是大明最后的遮羞布,要是送到京师来,是一个可以洗刷满朝文武无能标签的机会。至于德王,死了最好,还省了不少的事情。
当然明面上大家肯定不会这样说的,而是鼓吹德王一家应该为国尽忠,一死以证忠义,让世人知道我大明权贵誓死不降的气节。
不过消息灵通的各地王爷和权贵们则是另外一个想法了。
如今世道乱了,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步德王的后尘。特别是那些身处边地的王爷,还有领兵作战的权贵们,能够有一条保住性命的路子比什么都强。
兔死狐悲之下,他们通过自己的门路不断的向崇祯进言,区区鞑奴俘虏,以后多的是。但是我大明的亲王尊贵无比,岂可相提并论。而且让大明的亲王被掳关外,实在有损大明和皇上的颜面。言下之意就是让崇祯同意用俘虏交换德王。
内阁阁老们自然不愿意沾这个腥,直接将难题交给了崇祯。
崇祯也很为难,不管同意与否,对他来说都有后患。虽然从心底里他是同意卢象升的方案的,但是他不能表这个态,否则御史言官、科道给事中们会将他烦死,史官会如何记录评价也不好说。
最后崇祯决定一事不烦二主,干脆让卢象升自己来处理好了。至于卢象升能不能领会他的意思,传旨的太监会提醒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