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48(4/4)
有外族血统就算外族,同理,则有汉族血统就算汉族喽,逻辑学是公平的。那样的话……还有日本人韩国人菲律宾人越南人等等都算汉族好了。哼,咱还不要他们算哩。
近年来,更有一种无稽言论,过分夸大南北方汉人的血统差异,实际上,南北方汉人的血统相似性还是保持得很好的,数量极少的异族对处於数量上绝对优势的汉人,血统上能起多少冲击呢?比起其它一些民族来说,其稳定性凝固性都是极高的。说纯,真是难以找到别的还有资格说自己更纯的了。至于我们文化的传承性延续性,那就更不用我讲了吧。极端夸大微小的异却有意忽略主要的同,这种谬论跟日本人当年侵华没什么两样,就是想造成中国人民族感情的割裂,进而打击分化中国。
作品相关:
古人的髪式,汉人是束髪,男女都要全部梳上去(小孩才可垂髫),如果像影视剧里那样束一点却留好多披着是犯忌讳的,李商隐《义山类纂·不祥》里面列了很多不祥,其中一条是女人髪垂下不收。如果他得知今天电影电视里连男人也弄得披髪垂髪,一定气得吐血。
到底是束髪、右衽、系带还是披髪断髪、左衽、纽扣实在是华夷之辨。齐桓公受管仲辅佐,曾助燕卫等国打败了戎人,孔子叹息说,微管仲,吾其被髪左衽矣,意思是没有管仲咱亡了国就都得变成戎人那种披着头髪衣衽开在左边啦。(齐桓公是桓涉的先祖呢,嘿嘿)
匈奴和突厥倒底是黄种还是白种,众说纷纭,至今都无法达成定论,应该说这两者都不是单一民族所组成的,而是黄种白种众多民族部族的混合体。匈奴大概就是周代的大敌猃狁(犬戎),诗经里经常唱战士出征跟猃狁作战,比如《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为了打跑猃狁,没有了房子没有了家,到处奔忙,睡不安稳。战士啊!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好像就改称匈奴了,猃狁匈奴古音是很像的。赵国齐国修长城就是要防匈奴。
秦始皇时代蒙恬已经大败匈奴,可惜秦亡匈奴又复来,直至汉时重新败之,但匈奴虽败犹在,西晋时还打到了长安,建立了五胡乱华时代的两个小国。
匈奴后来西迁,但这个没有文字的民族给后人留下了几百年的空白,没有人知道他们离开中国后的日子去了哪儿做了些什么跟哪些民族融合。通常认为匈牙利人是其后裔,其实保加利亚人才更有可能是其后代,但这个后代已经融合了太多其它民族的成份。
威格尔概括中国历史上对匈奴人的描述是:“他们的身材矮而粗壮,头大而圆,阔脸,颧骨高,鼻翼宽,上胡须浓密,而颔下仅有一小撮硬须,长长的耳垂上穿着孔,佩戴着一只耳环。头部除了头顶上留着一束头髪外,其余部分都剃光。厚厚的眉毛,杏眼,目光炯炯有神。身穿长齐小腿的、两边开叉的宽松长袍,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