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清蒸带鱼(1/2)
+家常烧大黄鱼+雪……
当得知柳聪要去东台盐场探亲的消息后,沈琼英坚持也要随她一起去。
顾希言对此坚决反对:“英英,此行相当危险。为了保险起见,你还是不要去了。”
沈琼英同样很坚持:“我并不是心血来潮冲动行事,爹爹以前经常去东台盐场买盐,我也跟着去过几次,对那里很熟悉,有一家盐户是老熟人了,我跟着去也可以帮你们打听消息。何况”
沈琼英压低了声音,语气也变得有些怅然:“我也想知道爹爹当初贩卖私盐的具体情形。他为人一向规矩,究竟为何走到这一步,我实在想不通。”
顾希言沉默了,半响终于下定决心道:“好吧,大概你不这么做是不会安心的。”
东台盐场为“淮南中十场”之首,一年产盐量最高可达六百多石,民间向有“两淮盐税甲天下,东台盐税甲两淮”之说,顾希言、韩沐、沈琼英、柳聪一行人来到东台盐场附近的安丰镇,但见街市繁盛、屋宇连栋,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
柳聪的表兄名唤张明德,就住在安丰镇,屋舍并不十分轩阔,仅是坐北朝南的四间瓦房,靠近院门是鸡舍,有几只大公鸡正在吃饲料。顾希言、韩沐、沈琼英第一次来到这样的人家,觉得很是新奇,柳聪忙上前打招呼道:“表哥,我是聪儿,我们得有四年没见了吧。”
张德明大约二十出头年纪,见到柳聪愣了一下露出笑容道:“是柳妹妹啊,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上次见你的时候还小呢,一转眼长成大姑娘了。怎么想起来镇上了。”
“当然是记挂表哥了啊。”柳聪笑道:“再者也是陪朋友来镇上办事。”
张德明的目光看向柳聪身后众人,问道:“这几位该怎么称呼?”
柳聪笑道:“他们都是我在金陵的熟人,此次是来东台买盐的,今天在家中借宿一晚,可方便吗?”
张德明的性情很是爽朗,随即笑道:“远来的都是客,有什么不方便。只是我们这里地方窄狭,诸位都是做大生意的,别嫌弃这里就好。”
张德明一面张罗众人到正房坐下喝茶,一面嘱咐内人道:“柳妹妹来看我们了,还带了金陵来的客人,今晚要在咱家借宿,你赶紧收拾两间厢房出来。”
众人坐定后,张德明笑问柳聪:“我听说妹妹在金陵春风茶坊做事,一切可还顺心?”
柳聪解释道:“因为出了点变故,我眼下在醉仙楼帮厨呢。”
柳聪话音未落,张德明便失声问道:“是金陵八大楼之一的醉仙楼吗?那可是好地方啊,我听说那里的伙计薪酬特别高,妹妹的运气可真好。”
柳聪笑指沈琼英道:“这位姐姐就是醉仙楼的沈掌柜,是她把我带到醉仙楼帮厨的,姐姐待我极好,是我的大恩人。另外两位都是他的朋友。”
张德明激动的站了起来,连连拱手道:“没想到今天竟然能见到醉仙楼的掌柜,真是蓬荜生辉啊,柳妹妹一直蒙您照顾了,这孩子从小没了父母,也是可怜人。”
张德明对顾希言一行人越发热情,笑问道:“你们还没吃饭吧,小户人家饭食粗陋,恐怕你们吃不惯。”
韩沐笑道:“无妨无妨,我们也带了些路菜,大家一起吃也热闹。”
张德明的内人随即去后厨收拾饭菜,不大一会儿功夫便将晚餐摆了上来,安丰镇临海,张家的饭菜自然离不开海鲜。沈琼英细看今晚的吃食,一碟清蒸带鱼,一碟家常烧大黄鱼,一碟雪菜炒鲜笋,一碗蛤蜊豆腐汤,再加上沈琼英带来的路菜鸡肉瓜齑,琳琅满目十分丰盛。
张德明去镇子东头的酒坊打了些好酒,自己坐了主位,顾希言一行人坐了客位,令内人打横相陪,笑着招呼道:“乡下菜食粗陋,实在不成敬意,我敬诸位一杯。”
众人饮毕杯中酒,开始享用晚餐。菜肴的烹饪方法都非常简单,但胜在食材非常新鲜,每一样菜都别有风味。
清蒸是检验带鱼新鲜程度的不二法门,这道清蒸带鱼香气袭人,鱼肉闪烁的银色的光,一看就是刚从海里打捞上来的。夹一筷鱼肉送入口中,肉质细腻紧实,鲜味十足,细细咀嚼有淡淡的酒香和葱香,进一步烘托了鱼肉的鲜,令人回味不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