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十六章 后周立国(3/4)
赵匡胤全程参与这次兵变夺权的大戏,作为郭威的亲随,在拥立郭威这件事中,他表现得很勇敢,深得郭威赏识,后周立国,他被升为禁军军官。接着,赵匡胤又被补任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使。
郭威到死可能都不会想到,自己的好学生赵匡胤会有一样学一样,十年后,将他的“成名之作”又重新演绎了一遍,而且更加出彩。
柴荣被封为晋王,任开封府尹。他向父皇申请,要求把赵匡胤留在了自己的身边,担任开封府马直军使,赵匡胤由此成为柴荣的潜邸亲僚。
刘赟的老爹,河东节度使刘崇得知郭威夺了他们老刘家的天下,儿子也被秘密毒死了。国仇家恨,不共戴天,“吾与老贼誓不两立!”,随即也在太原称帝,国号仍是“汉”,继续沿用后汉的乾祐年号,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里唯一在北方的政权。
郭威很清楚:打天下要靠拳头,治国必须要用仁义之心。
立国后,他努力革除唐末以来的积弊,重用有才德的文臣,改变长期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他崇尚节俭,仁爱百姓,扭转了唐末以来北方社会的混乱局面,使饱受创伤的中原大地走上了安定祥和之路。
与当初的血洗开封比起来,郭威似乎又成了一个好人,起码还算是一位明君吧。
郭威曾对宰相王峻说:“我是个穷苦人,得幸为帝,岂敢厚自俸养以病百姓乎!”
他不但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还自己带头节俭,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珍宝,并让人把宫中珍玩宝器及豪华用具当众打碎,道:“凡为帝王,安用此!”
为了达到以儒教治天下的目的,郭威亲自去曲阜拜谒孔庙、孔林,并下令修缮孔庙,禁止在孔林打柴毁林,提拔孔子的后裔为官。
儒家思想就是要让全天下的人都成为知书达理,懂得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的君子,顺民。
郭威的仁爱仁慈为后周、大宋的事业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显德元年(954)正月,郭威病重。他知道难以康复,便再三叮嘱太子郭荣(我们下面仍然叫他柴荣,为什么要这样,后面会有分解),下葬时不要带任何随葬品,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陵墓前不要立上石人石兽。
郭威的陵墓至今保存完好,因为大家都知道里面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