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丞相 ...(2/2)
“少年磕磕绊绊的长大,成为中年人。”似是听懂了孤的问题,丞相把话题牵引了回来,“比起少年时期,中年的我们不会再犯那么多的错误,可是依旧会犯错。只是少年时代的失败越多,中年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就会闪躲避让。”
“所谓少年论,便是长辈为你们创造一个安心的环境,让你们能够健康的成长,能够安心的念书,将来为国效力。便是过来人将所知所学毫无保留的告诉你们,等你们这些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一定比我们更加健康茁壮。”
“便是我们走错的路你们不会再走,我们犯下的错你们不会再犯。便是我们为你们铺下通天大路,让你们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机遇,能够肩负起建设家国的重任,能够积极进取不怕失败勇于前行。”
“便是我们成为你们的榜样,然后让你们成为比我们更好的人。”
丞相看着孤,他的眼神温和,像是母后看着孤,也像是太傅在看着孤:“所谓少年论,便是长辈对晚辈给予的殷切期望,便是希望你们奋发图强,早就更美好未来的祝福。而长辈为了能够帮助你们实现这样美好的祝福,会不惜牺牲一切的。”
看着丞相进入正殿的背影,孤有些茫然,因为丞相与太傅所说的并不是一样的。明明只是一篇文章,却有了两个不同的答案,给出答案的是两个同样德高望重的人,他们学识广博可为人师,对于一件事情却有不同的见解。
那么孤应该听谁的呢?
太傅不知孤会来问丞相,可丞相也没有对太傅的答案做出否定。他们的共同之处,不过是少年应奋发图强,可孤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答案。
少年奋发图强时,中年做了什么呃?
是为人师长引领上正路?
还是为人先驱以示警戒?
那诗,最后是怎么念的来着?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ru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郁郁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这是注释——————————————
丞相与太傅是两种人。所以对于一句话他们会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就像是那句大家谁都知道的老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他们对‘少年中国说’有着不同的见解,是因为两人的出身与经历不同,造就了思维方式的不同。
当然因为是架空历史还没有中o国这个词所以就直接叫少年论了。好了来解释一下丞相与太傅的不同,当然提前声明这都是在下一家之言,关于文中所引用的少年中国说如果有什么解释错了的地方,欢迎学术交流。
丞相出身很好,他出生氏族起点很高,他博览群书科举入仕,一朝高中状元之后借着自己家族的力量成为了丞相,然后仕途一帆风顺一路走到了两朝元老的境界。
太傅出身寒门,他的起点不同与丞相,他寒窗苦读多年高中状元成功进入朝堂,帝王同样看好他的学识,甚至在将他放置多年后看中了他背后的人脉,所以选择他成为太子太傅。如果他走运,那么多年后他也会成为如同丞相那般的人物。
没有如果,太傅不是丞相,他们的经历不同,任职不同,是因为他们的起点不同。同样的才子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造就的就是两种不同的人。
于丞相而言,因为他出生家族,他享受了家族的优待,他接受的教育告诉他要回馈自己的家族。他对于景朝也是同样的心态,因为他享受了朝堂的优待,所以他也要力所能及的汇报自己的国家。他愿意成为车前卒马前驹,成为先锋甚至为此牺牲自己,只要后人过得好,只要自己的国家变得更美好,他做什么都是愿意的。
而太傅却与丞相看到的不一样,于他来说景朝是他家国,他同样愿意为了这个国o家发光发热。但是因为他更多的拼搏是靠了自己,他的身后没有家族,没有雄厚的势力支持,他是一步一步拼搏到现在的,所以于他来说家族并不是多么重要的东西,是可以被舍弃的。他信奉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想得更多的是保全自身。
所以这就造成了后期两人行事作风不同,结果也大不相同,丞相被撸秃了官职死了一个孙子一个女儿,却保下了自己的族人,自己不但活着家族也荣耀依旧。太傅有了官职权势滔天,最后却没能够抱住自己的家人甚至连自己都折了进去。所差距的也不过是丞相抓住了小太子的心思,而太傅没有。
便是在乎长远之局,而不是一朝一夕的存活。
这件事其实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丞相与太傅都是正确的,只是他们经历的事情不同造就了不一样的观点,看到的事情不同所以得到的结果不同。两者的区别大概更多的是当你与同伴卧o底遇到危险,到底是牺牲自己相信对方一定能够完成任务,还是牺牲对方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完成任务。
同样都是必须牺牲一人,赌得不过是靠别人还是靠自己而已。这问题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看的到底是你更加相信别人,还是更加相信你自己了。当然这是极端的比喻,请不要喷在下,因为这真的是个非常非常非常极端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