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1/4)
即便是在消息不灵通的时代,即便不是在信息一点就爆的世间,但若是有心人造势,那再匪夷所思的流言假以时日也能传遍坊间。
譬如谢丞相和那个钟家的东家的事。
前年京兆城中还四处流传这个钟岐云为了楚嫦衣与谢丞相交恶的流言,可是不知几时开始,就渐渐有人说道:“钟岐云其实与丞相乃至交好友,那些争锋相对的传言实在贻笑大方。”
不管两人是交好或是交恶,原本都不过是一些摆不上台面的流言,也只是一些闲人才有这心思去谈论,那些自认高风峻节的文人墨客大都对流言呲之于鼻,不屑理会。
这般态度一直不变,直到西北大战之后。
谢丞相与西北大军被困西北时,钟家出人意料地举全力相助,斗字未识的农户百姓听着都道这钟家有大家之风范、是真真正正为民谋事的商贾,而稍微明事理、知政事之人就明白,钟家这是即便违抗圣令势也势必要倾尽全力护谢问渊周全啊!
这已不是子虚乌有的留言了,而是确有其事,甚至惹人深思。
在国中上下谁人都做不到、太多人都不敢为的时候救助谢问渊,这暗中的关联、关系绝不可能浅薄。
如此,便是那些骚人墨客亦都论了起来。
有人推测,兴许这钟家兴起就是谢丞相助力,钟岐云与谢问渊之间利益交缠只怕梳理不清。
有人又说,利益恐怕不足以让钟家这般作为,要知道一个聪明人在那个时候都会权衡,若是钟岐云的抉择不是救谢问渊,而是与皇帝合谋让谢问渊永世不得归来,只怕这钟岐云那“官商”的位置还要往上再拔一拔,届时就有了商贾千百年来未曾一见的权势了。
只是钟岐云终究还是救了谢问渊,甚至在那边疆数月亦是守在那处,为其提供所有物资、金银财宝任其取用。
“想来兄弟情谊亦是不假。”
京兆城省试时节,国中各处有才有能之人皆集聚到此,大晸虽说民风开
放,但在大庭广众天子脚下议论朝廷命官,而这官还是如今权势滔天的谢问渊。
若放在寻常时候,在那天高皇帝远的故土,考就科举的人私下倒是可以论上一二,但如今在丞相眼皮子底下,正临省试的时候,为免落人口实影响仕途,寻常举子就多会避讳一些了。
但即便如此也保不住一些个胆大恣意的人提出来说了,本就是如此朝中上下人人皆奇的事,一人说了几句,自然会有同样肆意的人应声,你一句、我一言,小小客栈倒是论得热闹了。
“金钱权力能使鬼推磨,但情谊深厚则又能让人成仁取义,钟岐云这么做,亦唯有利与情义皆有他如此作为。”
“怎样的义能让他这般为之?”一书生摇头道:“周兄这论断鄙人不甚认同,利与情自古以来皆不可能共存,若那钟岐云从头便是图利与谢丞来往,那纠葛之下必受谢丞胁迫,情自然就不可能是真了。既然方才诸位皆论他不可能图利,那鄙人认为,只有兄弟之情坚固才能促使他舍身取义。”
锦衣书生说到这出,客栈靠南角落忽而传来一阵笑声,这笑声取笑意味十足又突兀得很,直惹得人禁不住往那儿望去,方才说话的锦衣书生亦知被取笑,满面通红的抬眸望去,硬声说到:“看兄台如此,不知可是还有别的高见?”
那南边角落的之人看着不过二十余有,一身锦衣、身量不高但一双眼睛却亮得很,身旁还站着一个同样扬眉挺胸的书童,看着实在是富家公子的傲气派头。此人明知方才笑声令书生恼了,但却不曾道歉一分,只抬了茶水慢慢说道:“高见倒也没有,只是比诸位消息灵通些罢了。”
书生见他这副态度,闷着一口气,听得此人一口官话说得极好,便以为锦衣书生是京兆城人,他哼了一声:“哦?就是不知这位兄弟又知道了甚么咱们这些外来的寻常人不知道的?”
锦衣书生笑了笑,说道:“小生亦是外来人,不过正巧是从杭州来罢了,刚巧就知道些钟、谢二人之事了,所以
今日便有些奇怪,这些东西有甚可论?”说到此处,他摇了摇头:“杭州城里谁人不知这钟家老板和谢问渊谢丞相‘关系匪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