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3/4)
封徵帝点了点头,“丞相说的是。”抬手示意,“继续。”
魏和朝应了声,又道:“我思来想去,其一,自救当是第一位,雨水退了之后,自然是令两湖百姓尽早钟些能够适季的粮草,莫要荒废了田地。”
魏和朝缓了缓,又继续道:“其二,如今朝中只怕只有那些大贾手中才有暂且不用的存粮了,常言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不若朝中在国中各州府张榜募捐粮草,让有能之士慷慨解囊,救两湖百姓于水火,之后再以朝廷名义奖赏一二。”
换言之,便是采取前年的方式,让大贾掏腰包了。
封徵帝回答好或是不是,而是转头向谢问渊问道:“尚书令以为如何?”
谢问渊上前一步,躬身道:“臣以为,为今之计确实只有魏大人提及这一途,集天下之力,助两湖过难关。”
谢问渊能赞同魏和朝之话,确实让魏和朝有些惊讶,他微微侧目扫视了一遭谢问渊,缓缓开口:“尚书令确实明理、知理。”话语中的阴阳怪气却是毫不遮掩。
谢问渊笑望向魏和朝:“魏大人过誉了。”
魏和朝:“”
封徵帝想了想,点头道,“想来也只有这般法子,既如
此,就劳烦尚书令张罗此事。”
谢问渊应道:“遵旨。”
募捐之事紧急,事关两湖百姓生死耽搁不得,谢问渊当日便让户部拟了告示,审阅之后封徵帝过目,就让户部送书刻司连夜印制百份,当晚就让驿使快马加鞭、日夜不歇地送往各大州府府衙。
钟岐云得到消息时已是八月初六,忙碌数月,难得闲暇的钟岐云一大就亲自驱车在城中四处采买,等装了一车,行至府衙门前大街时,钟岐云才注意到城里张榜了新的告示。
拥挤的人群,百姓议论纷纷。
此处离他新购置的宅邸不远,钟岐云让小厮将车马驱走,就走到人群后眺望那榜上告示。
只是,还未细瞧内容,钟岐云便第一时间注意到那告示上尚书省官印旁尚书令的亲笔署名——谢问渊。
三个字丰厚雍容、气韵不凡。
见字如见人,谢问渊的字便如他这人一样,一笔一划间皆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深沉气度,让人瞧着便心生向往,钟岐云看得有些出神。
谢问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