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出海(1/3)
如同谢问渊猜测的那样,十月底深秋,东海果然刮起狂风,下起了暴雨。
不过好在钟岐云早些时候是有预料到的。
钟岐云生于海边、长于海边,加之家中父母也是行海走伤,他见得多也知道得多,这么一点生活经验他还是有的,不至于赶着暴雨出海。
陆晃与另外几人知他二人欲行海,虽说过劝阻的话,但也没过多阻拦,并早在雨前两日就离开了杭州。
钟岐云也乘着这段时间与何敏清一道四处转了转,在钱塘江口岸向离杭回乡的商户购置了一艘体量中等的二手船,价格却是比那日在船坊问的还贵上了十两银子。
只因这船用料不同船坊的松木,前船主就是跑海的,这艘船是他专门让船坊造的,船体用料十足,甲板等处用的均是抗腐蚀柚木,龙骨这些要紧肋材,还是上等好木料。
用船主的话来说如果不是家中人不放心他这把年纪还在海里飘荡,他也不会卖掉它。
钟岐云觉得不亏。
船买好,除了何敏清几个下属,两人又借着原船主的关系雇了一个经验颇丰的管带、三个苍头,另外购置了一些食物,救生用品,等一系列的东西办妥,剩余的钱,钟岐云狠狠心,将它全部用来购买价钱相较低廉的丝绸。
秋冬的暴雨再大,时间也不会太长,算下来也就那么五六天而已,等雨过天晴,人、船、物具备,装好货物,钟岐云和何敏清就准备出发了。
出航这日,北风起,晴空万里,船帆大开,一行人乘风南下。
千里江陵一日还。
许是老天爷保佑,这一道海路,足足一千里,已经过海水锤炼的船乘风破浪,不过两日便到了玉环县,停靠在玉环县唯一一处渔人捕鱼进出的口岸,将货物驼至玉环县街头,何敏清甚至都还未回神。
“不过两日而已”
钟岐云听得好笑,这句话,从今晨得知即将抵达玉环县时,他就一直听着何敏清感叹,到现在起码不下二十次了。
“这几日风不算强劲,一个时辰只能行十四节,若是风强之时,一个时辰还能行个三十好几节。”
“够了够了,这便足
够了。”何敏清两眼放光,“酒仙诗中话,确实没曾说假啊!可知杭州城到这玉环县,若是走陆路,最快也得六七日,这”
见旁几个苍头悄声笑了起来,何敏清也不恼,只摇头感叹:“我真是见识短浅,非不得那些人冒死也要行海。”
钟岐云点了点头:“海中虽危机四伏,行海也极其倚赖天、水、风几象,但若是多加小心注意,也没甚可怕的了。”
何敏清叹:“自然是要对海龙王心怀敬畏的。”
钟岐云望着何敏清悠然的模样张了张嘴却也没再多说。
对海自然是要心怀敬畏的,只是话虽这么说,理人人都懂,但天象又岂是随便就能断定的?更何况长久经历一番风顺,按照人的秉性,终归会有一日掉以轻心,多数海商出事便是如此。
以前他每年放假,便会跟着父母去走航运,看得多,年纪大了点也帮着做了不少事,经验还是有,但钟岐云依旧不敢放肆,毕竟以前家里那个可是现代高科技集成的渡轮,现在这个古代木船,他还是第一次亲自掌控。
来到这个大晸朝,在生死之间挣扎过一遭,他算是看得明明白白了,老天爷从没偏向他这边,他若是以为穿越过来他就是主角、做事前不仔细琢磨清楚,然后掉以轻心,那早晚会被自己愚蠢害死。
玉环县近海,但地处台州边沿,居住人不多,官道不通,算不得富裕,昂贵的精美丝绸少有人买得起,低廉的丝绸又获利少,运输成本太高,走陆路的商人不愿长途跋涉运送丝绸至此,走海路的商人很少,而那极少数的人只会将丝带到台州城,不会再度南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