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2/3)
“她呀……”
郗孟嘉拎来的兔子足够肥,肉加骨架将近三斤。
周宗兰心想,既是小郗带来的,就不要抠抠嗦嗦,索性一顿吃个痛快。
她先将去腥后的兔肉洗去血水沥干,又倒了酱油继续腌制,米秀秀则在旁边切姜蒜辣椒,等兔肉腌制半小时左右,开始热锅。
“再舀一小勺。”
周宗兰看闺女磨蹭半天舀了那么点油出来,又好气又好笑:“兔子要做得好吃,油一定不能少。”
米秀秀抱着油罐,慢吞吞又舀了一勺子出来:“妈,够了吧,咱可别吃了上顿没下顿啊。”
回回到肉铺子割边油都得跟人抢,那乌泱泱的一片,全是脑袋。
想想那场景,米秀秀就忍不住打哆嗦!
周宗兰被女儿的小气逗乐了,轻轻往她胳膊上拍了一下:“出去出去,这里不用你,你跟米饭去知青点喊小郗吃饭了。”
“又不是不认识路,到了点他肯定会自己过来的呀~~”
干嘛还专程去请,也忒隆重了。
周宗兰作势要拧她耳朵:“怎么说话呢,让你去就去,人家中午还帮你说了话——”
“知——道——妈,我先去了啊。”米秀秀赶紧溜之大吉,跑到门口想起落了弟弟,忙喊了一嗓子:“饭饭,出来干活了!”
等了会,没听到熟悉的蹬蹬声。
米秀秀大声道:“妈,米饭不在屋里,估计出门玩去了,那我也不去了,免得别人说闲话。”
周宗兰能不知道她在打什么主意?
“哦,那也没事,咱们光明正大请人吃饭,你一个人去还是你跟饭饭两个人去,没区别!”
米秀秀:“……”
哎,偷懒失败。
第11章
知青点在米家跟村子之间。
前几年修建知青点时,村里进行过投票。
合安村总共五十三户人,就有四十六户认为将地点设在村子边缘更好,大家普遍不想跟知青接触。
合安村第一批知青是在六七年来到这儿的。
村干部事先没想到他们一个海边小渔村还能被派活儿,所有准备工作进行得非常仓促,接到上头的指示后匆匆忙忙找了几间空屋安置他们。
那时谁也没想到这上山下乡运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村里竟然陆陆续续接收四批知青。
人数从一开始的七个变成现在的二十多个,知青点的房子也从几间小破屋逐渐发展成现在这么大两排平房。
知青大院的房子都是砖混结构,还用石块砌了院墙,不比村里人的房子差。
当初为了这房子,大队长带头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
毕竟合安村靠海,湿气重,时不时还有台风光顾。
种种因素迫使人不能在建材上瞎糊弄,否则不出事还好,一旦出事大概率会闹出人命,这个责任是村干部们承担不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