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2/2)
他更想看看,谢蕴道待了十年的地方。
侧头对着那小兵问道:“你们谢将军的营帐在哪?”
那小兵忙走上前在前面引路。
“王爷跟我过来的就好。”
两人一前一后,穿过重重兵营最后在兵营的最后面看见了谢蕴道的营帐,他抬步朝着那营帐走去,走得快些了,没注意到脚下。
一个不注意被地上的石头给绊倒了,险些摔了。
他低头看过去,就见地上埋着一块大石头,此刻大半暴露在外面,路过的人不注意那必然是被绊倒的。
而这块石头,褚亦没有注意到,谢蕴道也没有注意到。
那石头都被磨得光滑了,一看便是经常有人摔在这块石头上。
见此,一旁的小兵忍俊不禁,这里远离大邺城,兵营内也不像邺城中那么注重尊卑,在兵营中的人都是有今天没明天的人,哪里顾得上礼节。
“王爷,你和谢将军倒是像,都在这块石头上绊倒了。”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说他和谢蕴道像的,他和谢蕴道半点也不像,若是他的话,在这石头上绊倒一次,立马就让人将石头搬开挪了,但是谢蕴道不会。
他抬步,绕过那石头朝着营帐内走去。
那小兵随后跟进来,跟他说起谢蕴道的事情:“也不知道谢将军是怎么想的,这块石头把将军绊倒多次了,却依旧不舍得挪掉,说这是个醒。”
“在跟他提醒,该休息了。”
第65章踮脚尖
刚刚走进营帐,眼前便被密密麻麻的兵书给占据了,他的眼神在面前那些兵书上一一扫过,原本谢蕴道是不看这些的,看得都是什么治国谋略。
可突然来了边关,就算是不熟悉也不得不逼自己学习。
随便拿出一本兵书,就看见上面记了密密麻麻的笔记,书本都要被人翻烂了,他看了一眼就将兵书重新放回去,尽可能地不破坏谢蕴道留下的一丝一毫痕迹。
和他一样。
谢蕴道在边关十年,这些兵书没有一本用得上的。
而他身在朝堂,那些治国谋略没有一本用得上的,用的全都是以暴制暴威逼利诱的肮脏手段。
想起谢蕴道双眸极亮地在他面前说起自己的雄韬大志的模样。
想至此,他嘴角露出一抹讥讽的笑。
他在朝堂上待了十年,这朝堂上的尔虞我诈比战场上的冷箭兵刃还要伤人,他现在倒有些庆幸,庆幸谢蕴道去了边关。
远知,你所向往的朝堂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
一个是文坛翘楚本该入朝为官,却去了边关熬着,他本该纵横沙场,却被困在了朝堂之上,每一次用阴谋诡计让自己活下来的同时,心底又止不住地厌恶。
说起谢蕴道被北魏的人抓走的事情,那小兵就忍不住唏嘘,谢蕴道虽然没有多大的本事,但是待在边关十年,也是尽心尽力,一个文文弱弱的书生不过花了一年的时间便将这些兵书给学会融会贯通了
可惜……
可惜并无用武之地。
又觉得疑惑。
“谢将军如此畏高,也不知道那天是怎么了,突然就想去山上画画。”
闻言,褚亦微微皱眉。
“畏高?”
想起那日他和谢蕴道爬山的时候,谢蕴道眼中可没有半点畏惧,而且他谢蕴道自小一起长大,一直都没发现谢蕴道畏高。
可是那小兵说的笃定。
“对啊,谢将军极其畏高,往日里爬个小土坡都面色惨白,那日不知道是怎么了。”
闻言,褚亦微微一怔,不过略微一思索也就想通了。
既然畏高的毛病不是自小有的,而是来了兵营才有的。
那就是那次了,谢蕴道把他从山上推下去的那次。
没想到他这个被推下去的没有染上畏高的毛病,反而是谢蕴道那个推人的染上了畏高的毛病。
那小兵又跟他说了一些关于谢蕴道的事情,两人便从营帐中走出来了,但是刚刚走出来,便被扑面而来的风沙迷了眼睛
他抬头看过去,便见有一小群兵马纵马离开了兵营。
这些士兵大多住在了这里,很少有离开兵营的,这么多人一起离开就更少了。
他朝着身旁的小兵离开:“那些兵是哪个营的?”
小兵朝着那群人看了一眼,这才收回视线,对着褚亦解释道:“他们是武字营的人,先帝特赦他们每年年底可以出营探亲。”
那小兵的语气中满是羡慕,像他们这样的人需得过个几年才能回一趟家,不像武字营的,一年可以回去一次,只是武字营不招人了,要不然他肯定也是要去武字营的。
武字营是当年最早跟着静安王的人,立下战功赫赫,故而先帝才会给了他们这一个恩惠。